(一)生产技术
1.品种选择。选择终花期生物量大、含水量低、蛋白质含量高的“双低”油菜品种(华油杂62等,也可以收获菜籽)。
2.大田准备。长江流域油菜前茬作物最好在9月底10月初收获,不迟于10月中旬;东北及西北地区前茬作物最好在7月底前收获,不迟于8月上旬。长江流域要求机械开沟作厢,厢宽和机械配套,一般为1.5~2.3m。厢沟宽22厘米,深25厘米,腰沟、围沟适当加宽、加深,做到三沟配套。黄淮、东北及西北地区按当地习惯。
3.肥料运筹。整地时亩施用复合肥40~50千克,有条件的地方增施有机肥1000~2000千克。
4.播种。人工播种用种量0.35~0.45千克;机械播种用种量0.25~0.35千克。播种后亩喷施含量为60%的丁草胺乳油80~100毫升兑水40~50千克或含量为90%的乙草胺40~45毫升兑水40~50千克封闭除草。
5.苗期防治草害、虫害。如苗期草害较重,在杂草2~4叶期用含量为10.8%的吡氟氯禾灵乳油25~35毫升兑水40~50千克或含量为5%的精喹禾灵30~40毫升兑水40~50千克喷施。同时注意蚜虫和菜青虫的防治。
6.追肥提苗。如底肥不足,在4~5叶亩追施尿素5~7.5千克提苗,如底肥充足,则不需追肥。
(二)利用技术
1.摘除菜薹做蔬菜。油菜薹高达30厘米左右时,可摘薹15厘米左右作蔬菜。
2.收获鲜饲料。油菜亩产达2~3吨以上,即可划片每天收割鲜饲料饲喂猪、牛、羊,作为日常干料饲喂后的补充。
3.收获青贮。油菜终花期收获粉碎后,按照饲料油菜70%其他干料(如粉碎的水稻、玉米、花生等作物的秸秆)30%的比例混合均匀、压实后密封青贮。2~3月后即可饲喂。
四、适宜区域
适用于长江流域、黄淮、东北及西北种养结合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