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角白绢病的危害症状、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发布日期:2021-01-01 20:23

在豆角的生长过程中,白绢病是一种常见病害,主要为害茎基部,严重影响了农户们的种植效益。本文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希望能够帮助农户们更好的应对该病害的发生。

危害症状:

豆角白绢病发病时在茎基部出现辐射状扩展的白色绢丝状菌丝体,后在病部上形成菜籽状褐色菌核,引起豆荚湿腐。茎基部皮层变褐腐烂,病部以上叶片很快萎蔫、叶色变黄,最后植株萎蔫死亡。

传播途径:

豆角白绢病的病原以菌核或菌丝遗留在土中或病残体上越冬。菌核抗逆性强,耐低温,在-10℃的条件下或通过家畜消化道后尚可存活,自然条件下经5~6年仍具萌发力。菌核萌发后产生菌丝,从根部或近地表茎基部侵入,形成中心病株。

豆角病部表面生白色绢丝状菌丝体及圆形小菌核,再向四周扩散。田间病原主要通过雨水、灌溉水、肥料及农事操作等传播蔓延。

预防措施:

1、发病重的菜地应与禾本科作物轮作,有条件的可行水旱轮作效果更好。

2、深翻土地,把病原翻到土壤下层,可减少病害发生。

3、及时拔除发病株,并在病穴中撒入石灰消毒。

4、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适当追施硫酸铵、硝酸钙,可以减少发病。

5、结合整地,施入消石灰,使土壤呈中性至微碱性。

6、在发病初期喷施或50%混杀硫悬浮剂500倍液,或36%甲基托布津悬浮剂500倍液,或20%三唑酮乳油2000倍液,隔7~10天喷施1次。或用20%利克菌乳油800倍液灌穴或淋施1~2次,间隔期15~2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