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立枯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治

发布日期:2020-12-29 00:20

水稻立枯病是水稻秧苗最主要的病害之一,其发病条原因是气温过低、温差过大、土壤偏碱、光照不足、秧苗细弱、种量过大等因素,田间症状主要表现为出苗后秧苗枯萎,容易拔断,茎基部腐烂,有烂梨味,发病较重的整片死亡,病株基部多长有赤色霉状物。秧苗在2~3叶期时胚乳养份将近耗尽,抗病性显著削弱,病菌易侵入,此时若遇低温阴雨最易发生立枯病。所以,秧苗2~3叶期是立枯病流行的主要时期。

症状:水稻立枯病分病理性立枯病和生理性立枯病2种,病理性立枯病是由真菌侵染而引起的,多发生于立针期至三叶期,病苗心叶枯黄,叶片不展,种子和茎基交界处常有霉层,茎基软腐烂,根变成黄褐色。用手拔苗,秧苗茎基部断裂,根系留在苗床里。生理性立枯病主要是苗期管理不当造成的,多发生在离乳期,其症状表现为病苗叶尖无露珠,心叶上部叶片打绺,秧苗黄、瘦、弱,根部变褐色,白根减少或无根毛,用手拔发病秧苗时,连根拔出。

发病的气候条件:低温、阴雨,光照不足是诱发水稻立枯病的主要因素,其中尤以低温影响最大。立枯病一般都在阴雨寒潮过后天气转晴暖时发生。预防措施:

1、加强田间管理

做好防寒、保温、通风、炼苗环节,做到前保温

、中控温,后炼苗调温。

2、在2~3叶期可用70%敌克松粉剂500倍液进行喷雾,可有效防治水稻立枯病的发生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