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雄县无公害油菜栽培技术

发布日期:2020-12-28 19:54

油菜是镇雄县传统的经济作物,也是农村种植业调整中的重要经济作物,近年来,在市场的带动下,该县的油菜生产实现了由数量型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型发展。为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油菜生产的优势地位,提高油菜产品质量,切实实施无公害双低油菜生产,提高规格化、标准化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镇雄县油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油菜产品的市场占有份额,提高油菜产量和产品的商品率,最终达到确保食用油安全,农民增产增收的目的。为切实指导好镇雄县10万亩油菜生产,特提出以下无公害生产技术措施。

1、良种选择:油菜良种的选择应遵循双低、高产稳产、抗性强、适应性强、商品性好的原则,根据镇雄县的气候、光照、土壤及油菜生产特点进行品种布局,杂交品种生育期较长,应种植在海拔1200米以下,选择的品种主要有:黔油18号、花油6号、黔油19号、绵油11号、云油杂2号等品种,花油6号可以提高到海拔1400米种植。

2、种子处理:①风选或筛选,清除杂质;②晒种,增强发芽势,提高发芽率;③用45—50℃的温水浸种20分钟,或每公斤用多菌灵20—30克拌种进行杀菌消毒。

3、培育壮苗:按栽8亩大田需1亩苗床的要求选择土质松软肥沃、排灌方便、地势平坦、通风透光良好的地块育苗。播种前一周内耕整2-3次,结合耕整每亩腐熟有机肥1000公斤外,另施25%的复合肥40公斤。一般在9月5—15日播种,亩播0.5公斤,均匀撒播,并覆盖一层细土。出苗后在一叶一心期进行间苗,梳理窝堆苗、拥挤苗,三叶一心时定苗,拔除杂草、异生苗、弱苗,每平方米留苗90—100株,用吡虫灵20克兑水40公斤或80%的敌敌畏乳油3000倍液叶片背面喷施防治蚜虫和菜青虫,视苗情叶面喷施150PPM多效唑或40PPM烯效唑培育矮壮苗。

壮苗要达到以下标准:①株型矮,节间短,叶序排列紧密;②绿叶数多,叶龄与绿叶数之差不超过1.0,叶片大小适度,叶柄短,最大叶片长度与叶柄长度之比大于2,叶色正常;③根茎直立,粗短,直径达0.6厘米以上;④根系发达,主根可达7.5厘米左右,直径达2.5毫米以上,支侧根多,密集在20—30厘米以内的耕作层内,多而直,⑤无病虫害,苗龄控制在35—40天,于移栽前一周,亩尿素5公斤。

4、大田准备:前作留低茬,耕前亩施油菜专用肥50公斤,硼砂1kg或或持力硼100克作底肥,前作为稻田的必须做到耕后拉绳开沟起厢,厢面宽120厘米,打碎平整。

5、移栽:移栽在10月底完成,选择苗高16—18厘米、绿叶6—7片、根颈粗、直观青绿色、无高脚、叶片厚、叶柄短的壮苗移栽,移栽苗尽量带土,规格为行距40厘米。株距23厘米,保证每亩株数在7000—9000株之间,移栽时亩施清粪水1500公斤。

6、大田管理:成活返青后,每亩用清粪水1500公斤兑尿素7.5公斤促苗,7天后,结合除草防治好蚜虫和菜青虫,冬至前后进行一次松蔸,每亩追施尿素5—7公斤苔肥。蕾期(2月底)每亩施50克速乐硼,脱肥地块每亩追施尿素7公斤,初花后一周用40%的菌核净可湿性粉剂每亩用100克兑水40公斤喷施防治菌核病,在重病区,盛花期再防一次,同时,结合防病喷施一次磷酸二氢钾,供给籽粒更多的营养,使籽粒饱满。

7、病虫害防治

7.1病害特点

7.1.1油菜菌核病。此病主要危害茎杆,亦危害叶片、花和荚果。茎上的病斑初为淡褐色,略凹陷,后变灰白,湿度大时,病部变软腐烂,表面长出白色絮状物(病菌的菌丝体)。病茎皮层腐烂,髓部多消失而成空腔,内生有大型黑色的菌核,状如鼠粪,有时茎表也长有菌核。此病在油菜开花期开始发生,并一直危害至成熟期。引致植株早枯,种子皱瘪,减产减收。

7.1.2油菜霜霉病。此病在油菜的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生,引致叶片枯死,花序肥肿畸形,此病可为害叶片、茎、花和荚果。其症状是在被害叶片正面初生淡黄色不明显的病斑,呈多角形,叶背病部上长出白色的霜状霉。不能结实或结实不良,菜籽产量和质量下降。

7.1.3油菜花叶病。油菜花叶病的症状特点是感病后,在嫩叶上产生明脉症状,全部或部分叶脉呈淡黄色(对光观看略透明),随后产生花叶症状(即黄绿与浓绿相间)。少数叶片变畸形,植株矮化,结实少,不实粒增多。发病较重的,全株矮缩畸形。茎上往往产生水渍状、褐色至黑褐色的枯死条斑。病荚弯曲,重病株往往早期枯死。

7.1.4油菜缺硼萎缩不实。油菜萎缩不实是甘蓝型油菜因缺硼而引致的非侵染性病害,严重缺硼时,油菜从苗期至抽苔期均可发病,病株萎缩死亡。中轻度缺硼时,植株在花期出现症状,荚果不实。其症状特点是植株根系发育不良,表皮变褐,有的根部肿大;叶片变暗绿色,叶形变小,叶质增厚,甚至凹凸皱缩,后变紫色和蓝紫色,叶脉褪绿变黄;生长点和花序顶端过早褪绿发白,萎缩干枯;荚果停止发育,结实少或不结实,荚果和茎部表皮也变紫色或蓝紫色,或紫蓝色的条斑。

7.2综防技术

7.2.1选用抗病良种与种子处理。因地制宜选用甘蓝型杂交抗病丰产良种,这是最经济有效的防病措施。播种前可采用筛选、溜选等办法清除秕粒和混在种子中的菌核。

7.2.2合理轮作。采用轮作是防治油菜菌核病、霜霉病的主要措施之一,其方法是实行水稻、油菜轮作或与禾本科作物如小麦、大麦等隔年种植,可显著减轻病害的发生。

7.2.3狠抓苗期治蚜防病。蚜虫是油菜病毒病的传毒介体,而油菜幼苗最易感染病毒病,预防油菜幼苗感病非常防治。在油菜未播种前,应对其它寄主上的蚜虫普治1次,以消灭传毒的介体。油菜在未移栽前,要勤查虫,当发现有蚜虫时,应立即进行药剂防治。常用药剂有:每667平方米用50%抗蚜威20克,或48%乐斯本乳油20毫升,对水50千克常规喷雾。

7.2.4加强栽培管理。①选好苗床,培育壮苗。选前作为非十字花科蔬菜地并远离十字花科蔬菜的田块作苗床,并清理田块四周杂草。适期播种,加强管理,培育壮苗。②消灭菌源。播种前要深翻土地,深埋菌核,早春结合中耕培土破坏子囊盘。结合苗床管理,拔除病苗、劣苗。油菜开花前摘除老黄病叶并带出田间集中处理。③合理施肥,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抗病力。④深沟高畦,合理密植。雨水过多时,及时开沟排渍,降低田间湿度,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力。⑤根据土壤缺硼的实际情况,在苗床和本田喷施硼砂或硼酸1-2次。可有效治疗因缺硼引起的“萎缩不实病”、“花而不实病”。

7.2.5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尤其是油菜进入抽苔开花期发病,必须及时施药,以控制菌核病、霜霉病、白锈病等病害的扩展为害。多雨时应抢晴喷药,并适当增加喷药次数。

8、收获贮藏

终花期30天后,当全株三分之二以上角果呈黄绿色,主轴呈枇杷色,种皮呈黑褐色时为适宜收获期,收获后抢晴天脱粒,晒干入库,秸秆和荚壳晒干粉碎用作粗饲料或集中堆放沤制有机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