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中后期主要病虫发生趋势预报

发布日期:2020-12-23 00:39

由于上年播期普遍偏晚,春季北方干旱,今年小麦长势不如常年,但小麦条锈病等病害发生早、菌源量大,而虫害基数偏低。综合各地病虫源数量、小麦品种布局和气候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2001年小麦生长中后期主要病虫总体将偏重发生,其中穗蚜在北方大部麦区、条锈病在西南大部、湖北、甘肃等麦区偏重程度发生,纹枯病、白粉病、红蜘蛛中等发生,赤霉病、吸浆虫中等至偏轻发生。一、发生趋势

小麦病害明显重于上年,其中:小麦条锈病将是90年代以来发生较重的一年,西南大部、湖北、甘肃陇南和天水达中等偏重以上程度流行,陕南和豫南中等流行,黄淮和华北大部有偏轻流行的可能,预计发生面积3500万亩;纹枯病在鄂北、淮北、豫中南、鲁西南和冀中南麦区中等偏重发生,其它麦区中发生,预计发生面积1.2亿亩;白粉病在西南、长江流域及黄淮、西北等大部麦区为中发生,长江中下游、黄淮、江淮和西南的部分稻茬麦和高水肥阴湿地区中等偏重流行,预计发病面积8000万亩;赤霉病在长江及汉水流域常发区中等程度流行,黄淮麦区偏轻流行,预计发生面积3000万亩。叶枯病、黑胚病、叶锈病等在部分麦区将中等程度发生。

穗期蚜虫在黄淮及北方大部麦区中等偏重发生,预计发生面积超过2亿亩;吸浆虫在黄河流域常发区大部中等及以下程度发生,河北中部、河南东南部等局部麦区中等偏重发生,预计发生面积3000万亩;麦蜘蛛在大部麦区中发生,西北、华北及河南西北部等干旱丘陵山区中等偏重发生,预计发生面积9000万亩;一代粘虫在江淮麦区为轻发生,麦叶蜂在河北、山东等地发生重于往年。

二、预测依据

1.病害基数大部地区偏高,但虫害基数偏低

据全国病虫测报区域站近期调查,小麦条锈病在甘、川、鄂、渝、陕、豫等发生早、病情重、面积大,其中河南南部6个地市的24个县已发病,以上省区为黄淮和华北麦区提供较为充足的菌源。小麦纹枯病平均病株率,安徽淮北为49.2%,鲁西南40%,冀中南20%-30%,河南东部和南部34%-42%,北部和西部分别为20%-39%、12%-27%,多数省份高于历年平均值,轻于发生较重的1997-1999年。小麦白粉病在川、渝、陕、苏等麦区发病早于常年,病情重于上年,其中四川始见期比去年和常年偏早5-10天;重庆忠县、云阳病株率分别为45.2%和31.8%,比去年同期增加20%以上;江苏泗阳、灌云、苏州病株率分别为86%、75%和26.5%。赤霉病在长江流域发生区菌源量充足,江苏苏州稻桩带菌率为21%,是历年平均值的2.3倍。

小麦蚜虫基数除江苏省偏高外,皖、豫、鲁、冀、晋、陕等省普遍低于历年平均值,当前平均百株蚜量,鲁、冀、晋一般在10头以下,皖为25.5头,陕一般为百头以下。麦蜘蛛大部麦区虫量较低,但安徽、山西南部、陕西渭北等地4月份以来虫量上升快。吸浆虫在皖、豫、鲁、晋、陕常发区虫口数量较低,安徽平均每小方虫量为2.97头,较前5年同期平均值低21.2%,山东济宁为8-15头;但华北部分新扩展区虫量较高,如河北保定、沧州等新虫区一般每小方虫量10-50头,高的达100头以上;北京房山一般为2-7头,严重地块为70-100头。

2.小麦长势差,感病品种面积大,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由于去年从南至北,小麦播期普遍偏晚;春季干旱,加之3月份几次强冷空气入侵华北、黄淮麦区,全国大部地区小麦生长受到影响,长势普遍不如常年,对病虫害抵抗力下降。目前种植的多数小麦品种抗病性差,随着条锈菌生理小种条中30、31号出现频率的上升,四川、甘肃、陕西、河南和湖北等省主推的绵阳、绵农、川麦等系列小麦品种已丧失抗锈性,感病品种面积一般都在80%以上;全国大面积种植的小麦品种如鲁麦、豫麦、温麦等均高感白粉病,西北、西南和黄淮海大部地区白粉病感病品种面积在70%以上;河南省种植的主栽品种豫麦系列对纹枯病、叶枯病、黑胚病等病害抗病频率多在30%~68%。川、苏、皖、鄂感赤霉病品种面积也都在80%以上。

3.未来气候对病害扩展不利,利于穗期蚜虫的发生

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4月份下旬至5月份,北方冬麦区气温偏高,降水偏少,不利于小麦多种病害的侵染和扩展,但对麦蚜数量急增有利;湖北等长江流域麦区大部降水、气温适宜,对条锈病等病害流行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