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种植中怎么防治“小老秧”现象?

发布日期:2020-12-14 16:19

水稻种植中怎么防治“小老秧”现象。

有些水稻在栽插后20多天、甚至一个多月还下肯发棵,秧苗生长缓慢,分蘖不正常,一些秧苗还抽出长3厘米左右的小穗,几天后又干枯了。这种被稻农称为“小老秧”的早穗现象,严重影响了水稻的生长和产量。那么水稻“小老秧”的形成原因有哪些。

1.床温过高,生长发育速度过快。

日平均气温20℃左右,最有利培育壮秧,超过30℃秧苗素质变劣,当2叶1心期苗床温度连续2天超过25℃时,生长点受高温刺激,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进入幼穗分化期,插秧30天左右便会抽穗变成“小老秧”。

2.越区栽培,早熟品种生长过快。

因为早熟种感温性强,苗床一遇高温便会加速生长,加上阶段积温超常,缩短了生育期,打破了早熟品种的生长规律,提前抽穗变成“小老秧”。

3.秧龄过长,延长了秧苗缓苗期。

有人误以为秧龄越长苗越大,插后分蘖越多,这是一种误解。中苗苗龄为28-32天,大苗苗龄为35天左右。正常最适宜日数不超过本品种叶数的1/3,即早熟品种叶龄不超过3-3.5片,中熟品种叶龄不超过4片,晚熟品种叶龄不超4.5片,秧龄一长营养生长变短,便会出现“小老秧”。

另外,苗床播种量大,本田插秧密度大,加上本田施肥不足,也会不同程度的出现“小老秧”。这是因为苗床叶片拥挤,肥料消耗过大,秧苗细弱生长不良,插秧密度过大,主茎多,分蘖少,便会出现早穗。而施肥量小,营养生长期缩短,再加上春季低温,有效成份释放慢,前期营养不足,分蘖少,提前进入生殖生长期也会出现早穗。

有些水稻在栽插后20多天、甚至一个多月还下肯发棵,秧苗生长缓慢,分蘖不正常,一些秧苗还抽出长3厘米左右的小穗,几天后又干枯了。这种被稻农称为“小老秧”的早穗现象,严重影响了水稻的生长和产量。那么水稻“小老秧”的形成原因有哪些。

1.床温过高,生长发育速度过快。

日平均气温20℃左右,最有利培育壮秧,超过30℃秧苗素质变劣,当2叶1心期苗床温度连续2天超过25℃时,生长点受高温刺激,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进入幼穗分化期,插秧30天左右便会抽穗变成“小老秧”。

2.越区栽培,早熟品种生长过快。

因为早熟种感温性强,苗床一遇高温便会加速生长,加上阶段积温超常,缩短了生育期,打破了早熟品种的生长规律,提前抽穗变成“小老秧”。

3.秧龄过长,延长了秧苗缓苗期。

有人误以为秧龄越长苗越大,插后分蘖越多,这是一种误解。中苗苗龄为28-32天,大苗苗龄为35天左右。正常最适宜日数不超过本品种叶数的1/3,即早熟品种叶龄不超过3-3.5片,中熟品种叶龄不超过4片,晚熟品种叶龄不超4.5片,秧龄一长营养生长变短,便会出现“小老秧”。

另外,苗床播种量大,本田插秧密度大,加上本田施肥不足,也会不同程度的出现“小老秧”。这是因为苗床叶片拥挤,肥料消耗过大,秧苗细弱生长不良,插秧密度过大,主茎多,分蘖少,便会出现早穗。而施肥量小,营养生长期缩短,再加上春季低温,有效成份释放慢,前期营养不足,分蘖少,提前进入生殖生长期也会出现早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