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白穗是什么原因?

发布日期:2020-12-11 10:43

小麦白穗是什么原因。

造成小麦白穗的主要病害有小麦全蚀病、小麦根腐病、小麦纹枯病、小麦赤霉病等,前三种病害在小麦播种前采取一些栽培和药物处理措施能起到较好的效果,后一种病害(小麦赤霉病)需要选用抗病品种或在小麦抽穗时药物防治。现介绍病害症状及采取的防治措施。

一、病害主要症状:

1、小麦全蚀病。小麦全蚀病是一种典型的基部病害,白穗是由于根及茎基部受病菌为害引起。小麦整个生育期均可感病,幼苗期感病,根茎变为黑褐色,重者使整个根系变黑死亡;轻者表现为地上部叶色变黄,植株矮小,生长不良,类似干旱缺肥状。分蘖期地上部分无明显症状,仅重病植株表现稍矮,基部黄叶多。拔节期病株黄叶多,拔节后期重病植株矮化、稀疏,叶片自下而上变黄,似干旱缺肥状。抽穗灌浆期病株成簇状或点片出现早枯白穗,并且在茎基部叶鞘内侧形成“黑膏药”状的黑色菌丝层。该病有自动消亡的趋势,即病害几年之后会自动减轻。

2、小麦根腐病。小麦根腐病也称斑点病、黑点病等。主要表现为苗期芽鞘和根变褐腐烂,严重时不能出士。病苗矮小丛生,植株逐渐萎黄,不能抽穗即枯死,或部分抽穗结实不良,成为白穗。

3、小麦纹枯病。小麦纹枯病从苗期至抽穗期均可发生,典型症状在茎基部1节至3节的叶梢上形成椭圆形纹状褐色病斑。抽穗期症状最明显,主要特征是在叶梢上形成大量萝卜籽状的菌核。菌核表面粗糙,成熟后容易剥落,重病株主茎枯死,产生“白穗”,易倒伏,减产严重。

4、小麦赤霉病一般来说,小麦抽穗后的温度条件都是满足病原菌发育生长的。流行的关键是阴雨天气。另外品种的特性也有关系:①植株高矮。矮杆品种接受土表弹射到穗层的子囊孢子比适当株高的品种要多得多。②抽穗整齐与否,齐穗时间长短。如果抽穗整齐,齐穗时间短,遇到降雨的机会就少,可以减轻流行。③花药残存时间长短。花药对病原菌的入侵起到一种协助作用,可能残存的花药能给病原菌提供象培养基那样的营养,从而帮助病菌侵入。④灌浆速度快慢与否。灌浆速度快,降低病菌的扩展范围。小麦赤霉病流行与栽培管理和种植方式也有密切关系。地势低洼,土质粘重,排水不良,造成麦田湿度高,降低小麦根系呼吸和抗病能力。玉米小麦轮作地,翻耕不深,玉米杆还田量大和带菌残渣为小麦生长后期赤霉病流行提供大量菌原。

二、防治措施:

1、农业措施。(1)轮作倒茬,前三种病害均由病菌引起,轮作倒茬可减少菌量,降低发病程度。可与甘薯、棉花、绿肥、大蒜、油菜等非禾本科作物轮作,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水旱轮作效果更佳。(2)深翻土地,减少土表层菌源量。(3)对于小麦全蚀病可采取增施磷肥和适当晚播措施。增施磷肥有利于鞭毛秆菌的繁殖,鞭毛秆菌对小麦全蚀病菌有拮抗作用,从而减轻病害发生。小麦早播全蚀病重,晚播病轻。小麦全蚀病侵染小麦的适宜土温为12℃~20℃,播种期推迟,土壤温度下降,缩短了病菌侵染期,从而减轻了病害。

2、药剂防治。可用于防治前三种小麦病害的化学药剂有多种,一般来讲用于防治真菌病害的农药多数有效。常用的农药及用量:25%羟锈宁粉剂、15%粉锈宁、2%立克莠、50%扑海因、50%福美双和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等,用药量为种子量的0.2%左右,先用适量水稀释再均匀喷在种子上,晾干后播种。注意粉锈宁拌种对种子出苗有一定影响,一定要掌握好用药量,同时加大10%左右的播种量。

3、赤霉病的防治1).深耕灭茬。深耕灭茬是减少菌原的重要途径。2).追肥不能过晚。追肥晚容易造成贪青晚熟,延长了病菌侵染的时间和增加了侵染机会,另外造成无效分蘖多,加重流行2)、抗耐避病品种是重要的防治措施。尽管没有抗病品种,但品种间还是存在很大差异的,特别要选择抗扩展的品种。除了抗性外,选择品种还要考虑如下原则:①适当株高,②抽穗一致,③穗层整齐,④花药残留时间短,⑤灌浆速度快。

3)、药剂防治是赤霉病防治的关键。由于气候条件不同,麦株抽穗扬花时期和快慢亦有不同,故施药日期、次数要根据当地气候变化和小麦生育期变化而灵活掌握。施药的时间原则:当抽穗期间天晴、温度高,麦子边抽穗边扬花,在始花期(扬花10~20%)施药最好。抽穗期低温、日照少,麦子先抽穗后扬花,在始花期(10%扬花)用药。抽穗期遇到连阴雨,应在齐穗期用药。要抓住下雨间隙时机进行用药。每亩40%多菌灵胶悬剂120克,80%的可湿粉剂100克,70%甲基硫菌灵可湿粉有效成份70克都可用于赤霉病防治。

在小麦扬花至灌浆期,有的麦田常常出现零星、成簇或成片白穗,影响产量和品质。根据以往的经验,可能是小麦发生赤霉病、纹枯病、全蚀病或根腐病造成的。

小麦发生赤霉病,形成半白穗,小穗死亡,在田间零星发生。小麦赤霉病以预防为主,可在小麦抽穗期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40—50公斤喷雾预防,扬花后再喷一遍,周麦、温麦系列易感品种更应加强预防。

小麦发生纹枯病,形成整个白穗,整株死亡,在田间零星和成簇发生。拔掉植株,整个根部变黑糟烂。小麦纹枯病属于土传性病害,应科学施肥浇水,增强植株健壮生长或药剂拌种早预防,也可在小麦返青期,亩用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20—30克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75克兑水50—75公斤,对茎基部均匀喷雾防治。

小麦发生全蚀病(又名根腐病),形成整个白穗,整株死亡,在田间成簇和成片发生。拔掉植株,茎基部第一节间、种子根和大部分次生根变黑。全蚀病扩展蔓延较快,麦田从零星发生到成片死亡,一般仅需3年左右,严重可造成整块地绝收。因此,对发生全蚀病地块应及时防治,可在播种前用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进行土壤处理,也可用12.5%的全蚀净进行拌种,还可在小麦返青期,亩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克兑水75—100公斤,喷洒小麦茎基部,降低穗期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