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蚜虫防治措施

发布日期:2020-12-11 01:02

高粱蚜虫的危害对于高粱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那高粱蚜虫应该怎样防治呢?下面就让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高粱蚜虫的防治方法吧。

在高粱上为害的蚜虫主要是高粱蚜,其次还有麦二叉蚜、麦长管蚜、玉米蚜、禾谷缢管蚜、榆四条蚜、统称高粱蚜。高粱蚜寄生在寄主作物叶背吸食营养,初期多在下部分叶片为害,逐渐向植株上部叶片扩散,并分泌大量蜜露,滴落在下部叶面和茎上,油光发亮,影响植株光合作用及正常生长,造成叶色变红、“秃脖”、“瞎尖”穗小粒少,影响高粱的产量和品质。

发生特点:高粱蚜发生世代短、繁殖快。以卵在荻草上越冬,当6月高粱出苗后,迁入高粱田繁殖为害,苗期呈点片发生。在此期间若持续两旬平均气温在22℃以上,降雨均在25毫米以下高粱蚜即可能大发生,反之若在此期间降雨量较多,气温偏低,就不利于蚜虫发生。

防治方法:

(1)早期消灭中心蚜株(即窝子蜜),方法可轻剪有蚜底叶,带出田外销毁。

(2)每亩用10%吡虫啉乳油1500倍液或用3%啶虫脒15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高粱蚜在河南省1年发生20代左右,以卵在荻草或其它寄主的叶背或叶鞘内越冬,翌年3月下旬,越冬卵开始孵化,然后先在寄主植物的嫩芽、嫩茎上取食,后还到高粱上为害。7-8月份为害最重。

然后又产生有翅蚜迁人越冬寄主上越冬。高梁蚜发育最适温度为24-28℃、湿度为60%-70%.若6-7月份降水量在20毫米以下时,则有可能大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