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立枯病症状,水稻立枯病防治技术

发布日期:2020-12-10 11:54

摘要:近年来我县立枯病已成为水稻育苗的最大障碍,正常条件下发病率15%左右,由于不良气候、管理不当等原因,发病较重或毁灭性发病。我们通过多年对立枯病的调查研究,总结了立枯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有效的防治方法。水稻立枯病有芽腐、针腐、黄枯和青枯,在水稻育苗期均有发生,具体防治办法如下。

1、高垫苗床地:苗床地势洼、冷凉,春季不但返润而且返碱,极易引发立枯病。所以苗床地必须选在高燥处。不具备这一条件或在稻田地内育苗的,一定要把置床地用沙质土垫高30厘米以上。苗床土必须选用盐碱含量低、没有使用过除草剂的土壤,在与壮秧剂混拌后,一定要使床土PH值达到4.5-5.5。

2、置床的处理:苗床及出苗后均需用药剂处理。置床每平方米一般用敌克松0.5公斤、辛硫磷0.5公斤、硫酸0.5公斤,兑水500公斤后浇透10厘米。使用壮秧剂的,应在一叶一心期用含有恶霉灵与甲霜灵的药剂(如恶﹒甲水剂等)普遍喷一次,可对立枯病起到预防作用。

3、稀播育壮秧:播种量过多,不但秧苗素质差,也容易引发立枯病,而且,插秧后返青慢,生根分蘖能力差,严重的影响水稻后期的发育。一般机插,旱育苗每平方米播芽种400~500克。

4、调控棚内温度:夜间温度低,白天棚内温度高,是造成秧苗徒长引发立枯病的重要因素。所以,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出苗前棚内温度保持在28~32℃。苗床温度不得超过28℃。出苗至一叶一心期,棚内温度要控制在25~28℃,温度过高应及时通风散湿炼苗,夜间最低温度要保持在7℃以上,遇寒流时,苗床夜间要加盖保温层。进入二叶一心期后随着温度的升高,棚内温度要控制在20~25℃,并逐渐加大通风炼苗,在夜间气温稳定在13℃以上的正常情况下时应将棚膜全揭全通,不遇特殊降温天气不要盖死棚。

5、控制苗床床土酸度:苗床床土PH值在三叶一心前要控制在4.5~5.5之间,四叶期后最高不能超过6.0。PH值超过5.5~6.0时要及时浇PH值3~4的酸化水调节床土酸度,使床土PH值稳定在4.5~5.5之间。苗床浇水时,要一次浇透有利于洗碱和压碱,浇而不透,浇水次数增加,易使盐碱在土壤表层聚集,影响根系生长,诱发立枯病的发生。

6、对于已发生立枯病的秧苗:在调控苗床PH值到达4.5~5.5的基础上,应选用恶霉灵、甲霜灵等药剂,按说明书说明进行喷雾,同时可适当加入生根剂及叶面肥同时使用,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发生青枯病的,要尽可能小通风(但要防止高温),但想办法在棚顶遮荫,避免强光照射,让秧苗在微弱阳光下恢复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