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菌核病及防治

发布日期:2020-12-05 15:25

黄瓜菌核病主要危害瓜和茎蔓,其次是叶片和叶柄。幼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生。黄瓜在幼瓜,成瓜均可发病。首先从残花部染病,向上水浸状扩展软腐,引起全果腐烂,随后病部长满白色棉絮状菌丝和鼠粪状菌核。茎部发病时,多在离地20—30厘米处,茎部出现褪绿色水浸状斑,淡褐色软腐,表面着生白色菌丝层。以后在病茎表面和髓部形成黑色菌核,最后病部以上茎蔓枯死。叶片发病多由发病残花掉落后引起感染,在叶片上形成大块褐色水浸状软腐斑,重时整叶腐烂;幼苗发病时,在近地面幼茎基部出现水渍状病斑,很快病斑绕茎一周,造成环腐,幼苗猝倒。

黄瓜菌核病的发病条件

黄瓜菌核病是由真菌引起病害,菌核形状为圆形、块状、鼠粪状或不规则形。黄瓜菌核病病菌以菌核在温室、大棚士壤中越冬,第二年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放出子囊孢子,借气流传播。首先由残花部侵入,引起黄瓜发病。菌核病在10一30℃均能发生,但发病最适宜温度为20℃,相对湿度95%一lOO%之间。温室黄瓜在早春阴天较多,气温偏低,栽植过密,通风不良,湿度大的条件下发病较重。另外,菌核在土壤中越冬,土壤中菌核数量与菌核病直接相关。固此连作会造成土壤中菌核积累,致使发病较重。

黄瓜菌核病的防治方法

以生态防治为主,辅之以药剂防治,可以控制该病发生流行。菌核病防治难度较大,必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上茬作物拉秧后,深翻土壤20厘米,将菌核埋入深层,抑制子囊盘出土;同时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增强寄主抗病力。

(2)物理防治。采用高畦覆盖地膜抑制子囊盘出土;释放子囊孢子,减少菌源。

(3)生态防治。上午闷棚提温,下午及时通风排湿,适当适时浇水,降低棚内湿度。

(4)加强放风:温室和大棚加强通风,降低湿度,控制湿度在80%以下可避免发病。防止出现温度偏低,湿度过大现象。

(5)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选用40%菌核净1000—1500倍液,或50%速克灵1000~1500倍液,或50%朴海因1000倍液;或用速克灵或乙烯菌核利10倍液涂抹病斑,喷药时,注意喷在茎的基部、老叶,土表及下部瓜条。发病初期,可采用烟雾或喷雾法防治。选用的药剂基本与灰霉病相同。在防治菌核病时,也兼了治灰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