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腐病是大白菜三大病害之一,是白菜生长过程中的主要病害,高发年份常常成片死亡以致绝收。
1
症状
从白菜莲座期到包心后均可发生,初侵染时,在菜帮基部形成水浸状斑,并向上扩散蔓延。田间发病时,外围叶片基部产生水渍状淡黄色病斑,后扩大呈黄褐色而腐烂,有恶臭味,初期外围叶片在烈日下萎垂,早晚尚能恢复,随着病情发展,整株萎蔫,叶脱落,叶球外露。重病株叶柄基部或根茎心髓组织完全腐烂,布满灰黄色粘稠物,病部有菌脓溢出,有恶臭气味,叶球小,一碰即倒。病叶呈薄纸状。
2
病原菌
大白菜软腐病为细菌性病害,由病原细菌的胡萝卜软腐欧氏杆菌侵染所致,病菌生长最适温度25~30℃,不耐干燥和日晒。
细菌随病残体在土壤或堆肥中越冬。次年,主要以昆虫、雨水、灌溉水传播,只有与白菜伤口接触,才能侵染发病。在白菜幼苗期病菌从根部的根毛区或外叶基部伤口侵入,潜伏到维管束内,并通过维管束传至地上各部位,当开始包心遇到高温、高湿条件时才大量繁殖,引起发病,可重复侵染,伤口、自然裂口多、害虫为害重及感病品种发病重。
3
综合防治
实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认真抓好农业、化学等综合防治措施。
3.1
实行轮作
尽可能地选择前茬种植豆类、玉米、马铃薯作物的田块种植大白菜,避免与十字花科蔬菜作物连作。选用抗病品种。
3.2
适期播种
使白菜包心期的感病阶段与雨季错开,增强植株的避病作用。各地以气温下降到23~24℃为播种适期。
3.3
高垅种植
起垄栽培,实行沟灌,严防大水漫灌和田间积水,这种方法排水良好、空气流通,能降低植株间的湿度,有利于伤口愈合。灌水(尤其是沟灌)时,水里的软腐细菌不容易接触到白菜叶基部,从而避免侵染。并有利于促进白菜根系发育,提高大白菜的抗病能力。
3.4
合理施肥
施足底肥,每亩2
000千克腐熟农家肥,增施磷、钾肥,施用硫酸钾复合肥。使苗期生长旺盛,后期植株耐水耐肥,不易形成裂口。
3.5
促进伤口愈合
白菜的伤口经常有机械伤、裂伤、烧伤、病伤、虫伤等。这些伤口是软腐病细菌侵入的良好途径。所以要尽量减少或避免伤口的发生。因此,在白菜封垄后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田间作业或田间走动,避免机械碰伤同时做好前期病毒病、霜霉病等病害的防治,减少病斑伤口。追施化肥时要注意离根系有一定的距离,以免烧伤。保持供水均衡,避免暴干暴湿,造成菜叶生理裂口;白菜伤口愈合与否和愈合速度快慢,与温度、湿度、空气流通(主要是氧气供给)情况有关。创造高温、低湿、空气流通的条件,有利于伤口愈合。
3.6
治虫防病
从苗期起就要及时防治地老虎、菜青虫、小菜蛾、甘蓝夜蛾、蚜虫等害虫,特别要消灭地蛆的危害,减少虫伤。每10~15天喷1次1
500倍25%天达灭幼脲药液,1
000倍阿维菌素药液,或2
000倍20%天达虫酰肼药液,或1
000倍液阿维加高效氯氰,或1
000倍40%毒死蜱药液。以上药液须间隔使用、交替喷洒,治虫效果好,减少虫伤。
3.7
清洁田园做到及时发现和拔除病株,特别是在大雨前和灌水前。拔除后,坑穴要用消石灰进行灭菌。
3.8
化学防治
对软腐病应以预防为主。在大白菜7~8片叶时或发病初期可用硫酸链霉素或农用链霉素1
000~1
300倍液;或新植霉素1
300倍液进行喷雾;也可用梧宁霉素1
500倍液,或40%细菌灵(CT杀菌剂)1片(0.5克)加水4千克,或抗菌剂“401”500倍液,3%克菌康500倍液,2%“春雷霉素500倍液,77%多宁600倍液,50%氯溴异氰尿酸1
000倍液。每次喷药对500倍液的腐殖酸叶面肥,重点喷软腐病株及其周围菜株地表或叶柄,使药液流入菜心,交替喷洒,每3~5天1次,连续喷洒2~3
次。效果达90%。采用以上措施,不但能有效地防治大白菜软腐病及其它病害、虫害,而且还可提高大白菜的抗旱、抗涝、抗病等抗逆性能,改善白菜品质,增产2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