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伏蚜农药选择是什么?

发布日期:2020-11-18 21:48

棉花伏蚜农药选择是什么。

伏蚜主要发生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其对温、湿度的适应范围较宽,在日平均气温在24℃~27℃,相对湿度在55%~90%时,利于繁殖为害(日增长率达50%~100%,一般4~5天就可繁殖一代,而一头蚜虫一生可生60~70头)。干旱气候或时晴时雨、阴天、雨量适中对其发生有利,暴雨或者阴雨连绵则有明显抑制作用。地形地貌对蚜虫迁飞影响很大,如遇障碍物易形成发生中心。

棉花伏蚜最佳农药选择:

20%的啶虫咪10克加2.5%高效氯氟氰菊酯15毫升一桶水;

20%啶虫脒10克加20%灭多威15毫升一桶水;

20%吡虫啉1000倍+48%乐斯本1500倍等进行“1+1”混合用药。

缩二脲是尿素分子在高温化学反应中生成的物质,又称双缩脲,对种子的发芽和作物的生长均有害。据了解,当肥料中缩二脲含量高于0.5%时,不可作根外追肥施用,否则容易烧苗。业内专家指出,只要以尿素为原材料,通过高温(高于130℃)生产的复合肥均有可能产生缩二脲。

缩二脲会抑制和伤害幼苗的毛细根,即使成龄果树的毛细根同样也会受到伤害,同时也减少作物对肥料的吸收。

目前,国内复合肥生产技术主要有高塔造粒、滚筒造粒、氨化造粒等,其反应温度均在130℃以上,通常选择尿素作为氮源,经过高温造粒生产各种复合肥。一旦生产工艺波动或是控制不当,肥料中缩二脲的含量就会偏高,生产的产品易造成肥害。因此,缩二脲含量超标等问题一直困扰着肥料生产企业。

近年来,肥料中缩二脲含量偏高造成肥害的事件时有发生。目前大多以尿素为氮源的肥料多数含有缩二脲,不少肥害很可能是由于缩二脲超标导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