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缺硼症状、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

发布日期:2020-11-15 09:52

硼是作物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能促进植株对磷的吸收和分配,对叶绿素的形成与稳定及碳水化合物的合成、转化与运转均有促进作用;硼还影响核酸代谢、生长素的合成与运转,对花粉生殖分化、子房胚珠的发育、分化、受精过程以及胚芽、胚乳发育等也都是必须的。油菜是喜硼作物,但由于农民习惯上偏施氮肥,造成稀释效应,阻碍了植株对硼素营养的吸收,导致油菜缺硼,发生“花而不实”或“萎缩不实”等现象,严重影响了油菜的产量。

1油菜需硼特点

油菜不同器官需硼量不同,花蕾为27.1mg/kg;角果皮9.8mg/kg;种子14.2mg/kg;叶片8.4~11.0mg/kg;茎和分枝7.3~9.8mg/kg。油菜不同生育阶段地上部分对硼积累的过程是:苗期和薹期较少,分别只占全生育积累的6.0%和6.7%;花期积累陡增,占14.8%;结角成熟期积累最多,占72.5%。初花期积累激增,在花蕾、角果中的含量远比营养器官高。表明油菜在生殖生产阶段需要硼素较多,硼对繁殖器官的形成和发育具有重要意义,土壤缺硼的临界有效含量为0.3mg/kg,如小于此值油菜就容易发病。

2油菜缺硼症状

2.1苗期症状

根系发育不良,表皮变褐色,有的根颈膨大,皮层龟裂;叶片初呈暗绿色,叶小而肥厚,叶缘向外转缩,叶片出现凹凸不平的萎缩状,随后从叶缘开始变成紫红色,逐渐遍及全叶,最后变成黄色,枯萎脱落;心叶变成黄白色,不能继续分化延伸。

2.2蕾薹期症状

叶形小,叶质增厚,变脆,叶边倒卷;节间显著缩短,分枝丛生而矮小,花序顶端褪绿、萎缩,有的不能抽薹,花蕾柱头外露。

2.3花期症状

叶片先从中部叶变紫红色,然后向上下发展,最后变黄脱落;主花序和分枝花序紧缩不能伸长,生长萎缩干枯;花蕾或在开花前或在开后脱落,但残留花柄,成角的也不能形成种子;盛花期后叶腋中又长出小分枝,形成第2次生长;角果和茎杆表皮呈紫红色至蓝紫色。

2.4病株后期株型因缺硼程度不同的表现

病株后期株型有3类:一是矮化型。严重缺硼使主花花序和分枝花序显著缩短、植株矮化,次生分枝丛生严重,结实少或不结实。二是中间型。中度或轻度缺硼时,病株高度和株型与正常植株无明显差异,次生分枝丛生程度较轻,有部分角果能结实,但成熟期推迟。三是徒长型。中度缺硼而其他营养元素供应状况较好时,病株的株高和主花序显著增长,株型松散,次生分枝丛生程度较轻,有部分角果能结实,成熟期延迟。

3油菜缺硼原因

土壤中的硼可分为水溶性硼、酸溶性硼和难溶性硼,土壤有效硼一般用水溶性硼表示,只有水溶性硼才能被植株吸收。

3.1土壤因素

沙土、砂壤土等轻质土壤本身基础肥力低,保水保肥能力差,水溶性硼容易流失,有效硼含量低;酸性土壤过多施用石灰,使土壤中形成较多的氢氧化铝等化合物吸附土壤中的有效硼,造成缺硼发病。

3.2气候因素

由于怀宁县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每年都易发生秋旱、冬旱等极端天气。在干旱条件下,土壤长期干燥,降低有效硼的释放,容易出现缺硼症。

3.3施肥因素

生产上,农民普遍偏施氮肥和三元复合肥,不施或少施有机肥,造成硼、氮比例失调,加剧了缺硼症的发生。

3.4品种因素

油菜是对硼元素敏感的作物,就品种而言,白菜型油菜一般不表现缺硼,但施硼仍可增产10%;甘蓝型油菜对硼反应最敏感,缺硼时症状明显,减产严重。在甘蓝型油菜中,杂交品种较常规品种敏感,优质油菜品种最为敏感;晚熟品种较早熟品种敏感。

3.5施硼技术因素

一是硼肥质量差。现在市场上硼肥质量档次参差不齐,有些硼砂或液硼含量低,施用后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二是硼肥施用方法不当。农户在施用硼肥时,基肥用量过少,根外喷施时间不合理,多数人在开满花时只喷1次,起不到追施硼肥的作用。

4综合防治措施

4.1有计划地施用优质硼肥

油菜施用硼肥能明显提高产量,甘蓝型油菜喷硼比白菜型油菜喷硼效果好;喷2次比喷1次效果好;硼、氮、磷混合施比单施效果好;一般采用基施和叶面喷施2种方法。基施是在油菜移栽时用优质硼砂15kg/hm2与细土或有机肥、化肥混合,条沟施或穴施。叶面喷施是在油菜苗期和抽薹期喷施硼肥,必须分别喷施1次,每次用21%的精品硼140g/hm2,对水500kg喷雾,喷雾时宜在上午10时前或下午3时后,避免强烈阳光照射。

4.2合理施肥

科学配比施肥,合理施用化肥、不偏施氮肥,不单独施三元复合肥和磷肥,增施有机肥。硼不管是基肥还是叶面喷施,在与有机肥或氮磷钾配合施用时,效果都更好。适宜的氮硼比为25~35∶1,适宜的磷硼比为12∶1。

4.3加强田间管理

加厚耕作层,对酸性土壤施用石灰不可过量,以免增大土壤碱性,减少有效硼含量。干旱时及时放水灌溉,加强根系活力和吸收硼的能力。油菜喷施或底施硼肥,对后作物和土壤积累均无明显影响,原则是油菜应年年施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