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苗床怎么管?

发布日期:2020-11-14 04:40

水稻苗床怎么管。

水稻苗床的管理技术指导:

1、小棚育苗。棚上要根据天气预报,增加覆盖物,密闭保温,遇有霜冻,可以在棚内点蜡烛或生烟增温防冻;中大棚育苗,应减少通风,甚至可以不通风,棚周围要围好草帘,棚内平铺地膜,并可以在夜里1—2时用盆生火或生烟增温。

2、已受冻的秧苗要加强苗床管理。在日出前灌凉水缓苗,日出后,床面要平铺草苫,防止强光照射和避免温度升得过快或高温加重冷害,切忌高温捂苗。

3、加强苗田管理。既要防止棚内温度过高育成弱苗,也要防止低温缺水育成小老苗,更要防止温度剧烈变化引发青、立枯病造成死苗。

据试验表明,水稻苗期喷施纳米磁能液,对于抗寒、防冻、壮苗,具有显著的效果。

对于已发生冻害的秧苗,也可喷施纳米磁能液,可有效的缓解冻害,使秧苗短期内恢复正常生长。

一、连续阴天

在连续阴天的环境里,苗床的温度不容易升上来,水分不容易散失,旱育秧的道理我说过多次了,这里不再重提了。大家可以查阅以前的文章。阴天要控制温度,特别是控制夜间的温度,不要低于8℃,以免影响根系生长发育。当夜间最低温度达到-3℃以下时,要采取增温措施,避免冻苗现象。

二、晴天管理

晴天管理的要点是温度不能过高,未出苗以28℃以内为宜;一叶一心以25-28℃为宜;二叶一心以22℃为宜。对于棚内的空气湿度没有确切的指标,以不见蒸汽为标准。有好多农民朋友有一个误区那就是苗小不能通风,这是非常错误的,未出苗如果温度高了也要通风。

三、水分管理

这里说的水分管理就是指土壤水分管理,我一直强调少浇水,那么少浇水与多浇水的界限在哪里,这个大家不清楚,在这里我给大家说清楚如何判断苗床土中的水分。首先是看苗床土表面是否发白,如果发白,说明表面已经缺水了,但秧苗的根在下面,表面发白不用浇水。早上发现秧苗吐水的水珠变小,在中午前后,秧苗出现连片打绺现象,这时候才是要浇水的表现。但一栋大棚中不是所有的苗都同时出现这样的现象,那就是哪里干了,浇哪里。对于其它的不要浇。判断土壤水分多少的方法是抓一把床土,用力一攥,手中的土不成团,部分成了小团,这时土壤含水量约为30%左右;手中的土成团,手中有微凉的感觉,一米高松开手,自然下落,落地后散开,此时土壤含水量约为50-60%;手中的土成团,手心有水,一米高自然落下,落地不散,此时土壤含水量高于70%。我们要把土壤水分控制在50-60%之间。浇水的时候,看床土的表现,如果土薄,少浇,土厚要一次浇透。

四、防病管理

在水稻秧苗两叶期,可以施一些防治病的药物,以避免病害的发生,盐碱土地区要随之调一次酸,调酸要适量,不可过多。施药要拌土撒施,不可以喷雾洗苗。

五、低温管理

在连续阴雨低温天气下,很容易产生卵菌的危害,卵菌产生一定要以湿度达到70%以上才能发生,所以,少浇水是防止卵菌的重要措施,少浇水,在低温时,相对于多浇水的地块土壤温度显得热潮。

水稻在低于13℃时停止生长、低于8℃时产生延迟**害,高于35℃时也会抑制生长,一旦高于42℃秧苗就会发生死亡。根据不同的叶龄,给大家总结出温度管理的“2、5、8”原则:在水稻一叶一心时,苗床温度不超过28℃;二叶一心时,不超过25℃(超过25℃就会出现早穗现象);三叶一心后期应控制在20℃左右为宜。最低温度界限为10℃。根据以上温度要求进行适当的通风管理:

低温是寒地水稻栽培中最大的障碍因子特别是在水稻苗期。最近我们黑龙江省吉林省都发生了持续低温现象,面对今年水稻播种早,低温的危害就显得比较严重。这里所说的低温是指日平均温度在10℃以下,最低温度在0-5℃之间。这样的温度下,表面上看水稻秧苗并没有什么变化,但当温度上升之后,低温带来的危害就显现出来,主要表现为:10%左右芽鞘:变为黄褐色;一叶期约有35%左右的叶色褪黄,有褐斑;二叶期心叶部分卷曲,呈污绿色(青枯);如果到二叶一心期,则会出现大面积青枯。

从水稻生理上看,低温阶段秧苗主要表现为:一、光合强度下降。二、呼吸强度显著加强,并呈现先强后弱。三、根系吸水、吸肥能力下降。四、氮代谢失常,这个区间的低温会引起蛋白质分解。五、原生质透性增加,会导致氨基酸外渗,在根际环境里出现大量的氨基酸。这一点是最可怕的,因为,这个游离出来的氨基酸会成为病原菌的营养源,导致病菌大量繁殖,加上根系弱,就会寄生,进一步产生病理性青枯或立枯。

同时,氧气的供应对水稻秧苗的生长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水稻根系生长要求至少5%的氧气,而水中氧气只有0.3-0.5%(在淹水条件下土壤中的氧气为0-0.2%),因此,不能让苗床湿度过大,以保证土壤氧气的充足供应。

在4℃以下,根系生长就会受到抑制,而产生停滞现象,根功能会暂时性丧失,处于休眠状态,当温度上升之后,叶片的功能恢复快(叶芽的生长是以细胞伸长为主要方式),根系功能恢复慢,随着温度进一步上升,蒸腾作用就会加大,而根系的吸水能力没有完全恢复,整株秧苗体内会产生水分入不抵出现象而造成生理性失水(传统说法中的青枯)。

土壤湿度过大,就会造成根系氧气的匮乏,根系生长不良,因为,根的生长是以细胞分裂的生长方式为主,促使细胞分裂主要靠蛋白质合成,靠稻苗体内含氮物质;而蛋白质的合成又只能在通气供氧情况下,胚乳中的养分被分解运转并产生大量的养料和能量才有可能。

低温条件会感染细菌性褐斑病,表现为叶尖变成红黑褐色,秧苗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在水稻生育转换期会大面积发作,最后在抽穗期会大面积发作,造成水稻黑穗、黑粒,千粒重和成熟度明显下降。在插秧前3-5天进行苗床消毒杀菌是势在必行的。

综上所述,当前的管理措施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一、少浇水,保证床土充分的透气性。观察底土是否干了,如果不干,就不要浇水。

二、两叶一心期早上通风时间为3点左右,先开小口再大通风。白天要全棚通风与外界保持相近温度。

三、在水稻两叶一心期夜间是否要关棚的标准就是如果晴天最低温度低于5℃就要关棚,雨天温度不低于零度不用关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