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叶蝉的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发布日期:2020-11-11 16:19

在我国常见的水稻叶蝉有20余种,包括大青叶蝉、二点叶蝉、六点黑尾叶蝉、稻叶蝉等。这些害虫的出现,严重危害了水稻的生长,给农户们造成了极大的损失。本文为大家详细介绍了,供大家参考。

被害症状识别

叶蝉以成虫和若虫刺吸植株汁液,使茎秆、叶片受害,呈现许多不规则的斑点,生长发育不良。幼苗被害重时,叶片发黄卷曲,甚至枯死。后期为害穗部,则造成半枯穗或秕粒。

为害虫态鉴定叶蝉属同翅目,叶蝉科。为不全变态昆虫,为害虫态为成虫和若虫。

大青叶蝉成虫体长雌虫约9~10毫米,雄虫约7~8毫米。头橙黄色,头顶有1对多边形的黑斑;前胸背板黄色,上有三角形的绿斑。前翅绿色,边缘黄色,尖端透明。

若虫共5龄,初孵时灰白色,半透明,复眼红色,渐变淡黄色。3龄后胸腹背面有4条褐色纵纹,3龄翅芽长近中足基部,4龄翅芽长近中胸部,5龄翅芽超过腹部第二节。

二点叶蝉成虫体长约为3~4毫米,淡黄绿色。头顶有2个小黑圆点,其前方有2条黑横纹,复眼内侧各有1短纵纹。单眼橙黄色。小盾板基部有2黑斑,中央有1细沟。

发生规律

大青叶蝉在北方每年发生2~3代,以卵在2~3年生树皮层下越冬,3~4月间孵化。初孵若虫喜群集,后渐分散。北方5月间成虫出现,趋光性强,喜趋集为害矮小植物及水稻、小麦等。产卵时以锯齿状产卵器在水稻、玉米等禾本科植物茎秆或叶片背面主脉上刺一长形至新月形产卵口内产卵,每个卵块有卵约5~6粒。10月中旬飞到柳树及其他树木上产卵越冬。成虫多在早晨到上午10时前羽化,白天栖息在稻株中、下部。早晨及夜间在稻叶上活动为害,性活泼,受惊动时则表现为横行、斜走或飞走逃避。成虫有趋光性。天敌种类较多,如赤眼蜂、缨小蜂、头蝇、猎蝽、步甲和蜘蛛,以及白僵菌等。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耐虫品种。

2.清除田边、沟边杂草,结合积肥进行除草。

3.加强水肥管理,实行科学灌水,防止过量施用氮肥,促进水稻健壮。

4.药剂防治:根据治早、治小的原则,一旦田间虫量达到防治指标即应用药。一般应掌握在2、3龄若虫盛发期用药。药剂有:

①50%杀螟硫磷乳油,每公顷1125~1500毫升,加水喷雾;

②90%晶体敌百虫,每公顷1500~2250克,加水喷雾;

③40%乐果乳油,每公顷1125~1500毫升,加水喷雾;

④20%叶蝉散(异丙威)乳油,每公顷2250~3000毫升,加水喷雾,可以兼治飞虱;

⑤25%优乐得(噻嗪酮、扑虱灵)可湿性粉剂每公顷300~450克,加水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