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桔粉虱的发生与治疗

发布日期:2020-11-10 10:59

1.发生规律。柑桔粉虱一年发生4代,常以幼虫聚集在叶背面为害,造成叶片褪绿变黄,并能分泌蜜露诱发煤烟病。该虫4月中旬羽化出的成虫开始产卵,一片叶上产卵可达100粒以上,4月下旬至5月上旬是第1代卵孵化高峰期,第2代6月下旬至7月中旬,第3代在8月中旬至9月上旬,第4代在10月上旬至第二年的4月上旬。7~8月发生最多,卵期8~24天;幼虫有3龄。在柑桔园里可见各种虫态,世代重叠严重。成虫有翅能飞行,成虫迁移产卵是桔园树木间传播扩散的主要方式。柑桔粉虱寄主多、食性杂,喜荫蔽环境,通风透光不良的桔园受害较严重。幼虫和蛹有蜡质保护,对药剂具有较强的选择性。

2.危害特点。柑桔粉虱在桔园世代重叠,从4月上旬至11月下旬均可看到它的成虫、幼虫、蛹和卵。同一果园树与树之间由成虫迁飞传播,果园和果园之间主要由风(特别是台风)传播。各代成虫盛发期以7~8月最多。柑桔粉虱以幼虫群集叶背吸食汁液,从而造成树体营养生长停滞、落叶、新梢抽发少,抑制植物及果实发育。并且在出现粉虱危害后,可诱发煤烟病,特别是8~9月份,叶片布满霉层,严重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对产量影响很大。

3.重发原因分析。一是桔园管理较差。目前桔园种植密度偏大,成园后树体荫蔽,有利其发生。据调查,树体密度偏大,尤其在树冠大、枝梢多的桔园,柑桔粉虱虫量上升快,为害明显重于密度适中、管理及时的桔园。在一些地方冬季清园做得不及时、不彻底,给粉虱的滋生提供了有利条件,容易带来翌年粉虱的成灾。二是生态因子。桔园长期大量使用广普陛的杀虫药剂,结果造成对天敌昆虫的杀伤力增大,导致天敌数量锐减,使粉虱失去了天敌的控制效应,使一些地方桔园粉虱的危害一年重于一年,造成防不胜防的被动局面。三是防治技术不到位。柑桔粉虱是一种隐蔽性害虫,桔农对它的发生规律知之甚少,一旦出现危害症状开始防治时,往往错过了防治适期,大多是马后炮,效果不理想。该虫具有迁飞性,最好应在统一的防治适期内,开展统防统治,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一旦贻误了最佳防治期,极易引起危害,防治效果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