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瓜是葫芦科苦瓜属蔬菜作物,近几年随着人们对苦瓜营养价值和食疗功效认识的加深,苦瓜生产发展迅速,栽培面积逐年扩大。然而在苦瓜种植过程中,往往会发生一些病害,本文介绍。
1主要病害症状
1.1猝倒病
猝倒病是早春育苗期的主要病害。出土不久的幼苗从地上部分倒伏,病部呈水浸状凹陷,湿度大时病部腐烂,病部及附近地表长出白色絮状菌丝体。早春育苗期遇低温阴雨,以及出苗后浇水过多、过勤,易导致此病的发生。
1.2枯萎病
该病苦瓜整个生长期都能发生,但以生长的中后期发病较重。幼苗发病,茎基部变褐色缢缩,干叶萎蔫下垂,严重时猝倒死亡。成株发病,病株生长缓慢,中午萎蔫,早晚恢复,持续几天后,全株萎蔫枯死。病株茎基部表皮粗糙且多纵裂,有些呈水渍状腐烂或呈褐色,潮湿时长有粉红色霉状物,切开根茎可见维管束组织变黄褐色。据报道,苦瓜枯萎病发病率为15%~25%,严重时高达60%~80%,病害流行时可使瓜田出现大量死藤,减产30%以上,严重影响苦瓜的产量和品质。
1.3病毒病
苦瓜病毒病近年有加重发生的趋势。该病能为害整个植株,尤以顶部幼嫩茎蔓症状最为明显。植株发病后,早期感病株叶片变小、缢缩,节间缩短,植株明显矮化,不结瓜或结瓜少;发病中后期,中上部叶片皱缩,叶色浓淡不均,幼嫩蔓梢畸形,生长受阻,瓜小或扭曲,产量锐减。
1.4白粉病
发生在植株的叶片、叶柄和茎上,对苦瓜危害严重。初期多在叶面或嫩茎上出现白色霉点,后扩展为霉斑。严重时霉斑连成大片,甚至布满叶面和叶背。秋天干燥时,白色的霉斑上长出很多黑色小粒点,影响苦瓜正常生长,使质量和产量明显降低。
1.5霜霉病
主要危害叶片,初期出现浅黄色小斑,后逐渐扩大,病斑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和不规则形,颜色由黄色渐变成黄褐色至褐色,严重时病斑融合为斑块。湿度大时,叶背长出白色霉层。
1.6炭疽病
幼苗期、成株期叶片、茎、瓜条都可发病,以叶、果受害最重。叶片出现圆形至不规则病斑,由灰白色变成褐色;果实上发病,初期为近圆形水渍状褐色病斑,后呈黄褐色,稍凹陷。幼果被害后造成整个果实变黑、皱缩、腐烂或畸形、脱落。潮湿时叶片、果实病斑上生粉红色小点,后变为黑色。
2主要病害的防治措施
为保障龙岩市苦瓜产业的顺利发展,根据当前苦瓜主要病害的发生特点和流行规律,苦瓜病害应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以选用抗耐病品种为核心,搞好田园卫生,提高栽培技术的农业防治为基础,实施物理、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策略。
2.1选择用抗耐病品种
如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选育的“闽研2号苦瓜”和“如玉11号”苦瓜产量高,较抗枯萎病。江西省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选育的“赣优2号”田间表现抗白粉病、病毒病和枯萎病。
2.2农业防治
调整品种结构,与非瓜类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注意加强田间管理,破坏病菌适宜的温湿度环境,把握防治的主动权。在培育壮苗、无病苗的基础上,施足底肥,适当增加浇水次数,生育期内定期喷施绿风95等生长促进剂,促植株生长。发现病株要及时拔除并烧毁;提高栽培技术水平,合理密植,及时整枝打叶,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能力。底肥增施磷、钾肥,有利于苦瓜速生快长,既增强植株的抗病力,也是提高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基本措施。生长期间防止过量施用氮肥,及时摘除初期病瓜、病叶,减少田间有效菌源,绑蔓、采收等农事操作应在露水干后进行,以免人为传播病害。搞好田园卫生,收获后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并深埋或烧毁。
2.3物理和生物防治
抓好种子消毒和苗床处理。种子消毒主要是采取温水浸种杀死病菌,用55℃温水浸苦瓜种子15min,浸种时不断搅拌,待水温降N35℃以下,继续浸2h,能预防多种真菌和细菌病害。苗床处理就是进行土壤消毒,然后播种,能促进田间卫生,提高种植技术。生物农药的利用多采用微生物源或植物源农药防治病害。
2.4化学防治
猝倒病可选用3%广枯灵AS倍液或可杀得53.8%干悬浮剂1000倍液,每7d喷1次,连喷2~3次;枯萎病在发病初期或发病前进行药剂灌根治疗,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0%双效灵水剂200倍液;病毒病要及时防治传毒蚜虫,可用2.5~,/0功夫乳油4000倍液或20%速灭杀丁乳油2000倍液等药剂进行防治;白粉病的药剂防治应做到早预防、喷周到、大水量,喷药时对中下部老叶和叶背处要喷洒均匀,在发病初期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30%特富灵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交替使用,可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霜霉病在发病初期掌握喷药十分重要,用58%甲霜灵锰锌500倍液或64%杀毒矾5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倍液喷雾;炭疽病在发病初期及时进行药剂防治,药剂可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以上药剂交替轮换使用,每7d喷1次,连喷3~4次,可收到良好防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