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锈壁虱形态特征、为害情况和防治方法

发布日期:2020-10-31 14:12

近几年来,一些柑橘产区因气候异常和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柑橘锈壁虱为害严重,影响了果实外观和产量,如不及时防控,就会多年连续为害。锈壁虱为害俗称铜病,“一年铜,三年穷”可以说明其为害的严重性。为了帮助果农朋友正确识别和防治该锈壁虱,现将其形态特征、为害情况和防治方法介绍于后。

1.形态特征柑橘锈壁虱又叫锈螨、锈蜘蛛,属蜱螨目瘿螨科,被为害的果实叫牛皮柑、黑炭丸、火柑子等。成螨体长0.1~0.2毫米,胡萝卜形或楔形,黄色或橙黄色,头小,向前方伸出。卵圆球形,表面光滑,灰白色,透明。幼螨孵出时为三角形。若螨体形如成螨,但较小,半透明,1龄时灰白色,2龄时淡黄色。

2.为害症状锈壁虱只为害柑橘类植物,成螨、若螨均可为害,是为害柑橘的严重害虫之一,以口器刺入柑橘组织吸食汁液。叶片、枝梢、果实被害后,油胞破裂,芳香油溢出,经空气氧化叶背和果皮变成污黑色,叶片受害严重时变小、变脆、畸形,当年抽生的春梢叶片大量脱落;果实受害变黑褐色,果皮粗糙、无光泽、品质低下,影响产量。

3.发生规律锈壁虱的越冬虫态和越冬场所因各地冬季气温高低而异。在四川、重庆、浙江,以成螨在柑橘的腋芽内、潜叶蛾和卷叶蛾为害的僵叶或卷叶内、柠檬秋花果的萼片下越冬;在福建,以各种螨态在叶片和各种绿色枝梢上越冬;在广西、广东,以各种螨态在秋梢叶片上越冬。锈壁虱还可在果实(挂果迟的晚熟品种)的果梗(柄、把)、萼片下越冬。

发生代数与地区、气候相关:在年平均气温22℃地区1年发生30代以上,在年均气温20℃以上地区1年发生18~24代,年均气温18℃地区1年发生20代左右,年均气温16℃地区1年发生18代左右。浙江柑橘产区发生18~19代/年,重庆、四川柑橘产区19~20代/年,广西、广东柑橘产区20~24代/年,在台湾和海南柑橘产区发生30代/年以上。越冬成螨在春季日均气温上升至15℃左右时开始取食和产卵,以后逐渐向新梢迁移,聚集在叶背的主脉两侧为害。5~6月份迁至果面为害,7~10月份为发生盛期,尤以气温25~31℃时虫口速增,11月份气温降至20℃以下时虫口减少,12月份气温降至10℃以下时停止发育,转入越冬。该螨喜隐蔽,在1株树上,先从树冠下部和内部叶片上发生,然后移至果面和外部叶片。

锈壁虱可借风、昆虫、苗木和农具传播。一般上年发生严重,防治不彻底,冬季气温偏高,晴天多,管理粗放,树势衰弱的柑橘园发生早且多;盛夏高温、干旱,但常有小雨,使叶片保有水滴的时间长,有利于锈壁虱大发生;柑橘果实常喷布波尔多液等含铜、锌、锰、硫的杀菌剂以及溴氰菊酯、氯氰菊酯等杀虫剂,因杀灭大量天敌而易使该螨大量发生。

4.防治方法宜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将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

①农业防治。加强栽培管理,特别是树体的肥水管理,增施有机肥,改善果园生态环境,使植株生长健壮,抗病虫力增强。行间(有空隙)、周边可种植覆盖植物,以增加果园湿度,减少锈壁虱的发生。高温干旱季节应及时灌水抗旱。

②生物防治。保护利用锈壁虱的天敌,主要有食螨瓢虫、捕食螨、具瘤长须螨、蓟马和多毛菌等。其中多毛菌是锈壁虱最有效的抑制天敌,在锈壁虱盛发时,应避免使用杀菌剂,以保护多毛菌。如遇天旱,要及时灌水,有条件的可进行喷灌,使园内环境湿润,则有利于多毛菌的生长发育。

③化学防治。一是做好清园。入冬后剪除枯枝、病虫枝和残弱枝等,并移出园外烧毁。树干刷石灰水,消灭越冬虫源。同时,每月喷施0.8~1.0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或45%石硫合剂结晶150~200倍液。春季清园可在柑橘萌芽前进行,药剂可选用0.5~0.8波美度石硫合剂或松碱合剂8~10倍液,或20%灭蚧可湿性粉剂50~80倍液或20%松脂酸钠(融杀蚧螨)可湿性粉剂80~120倍液,或95%机油乳剂80~100倍液,或99.1%敌杀死乳油80~120倍液。

二是及时防控。从4~5月份起,认真做好测报,当叶片(或幼果)上每个视野(10倍的手持放大镜为1个视野)螨口密度达到2~3头或发现春梢的叶片上有锈色或黑色斑点,个别果实有暗灰色或黑色斑点,或个别枝梢叶片黄褐色脱落时,应立即喷药防治。叶背、叶面应均匀喷布,尤其是树冠下部、内膛和果实的背阴面,都要喷周到。药剂可选用以下任意一种:15%扫螨净乳油2000倍液,20%氰戊菊酯(杀灭菊酯)乳油2000~2500倍液,73%炔螨特(克螨特)2000~2500倍液,15%哒螨灵乳油2000~3000倍液,50%苯丁锡(托尔克)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等。结合潜叶蛾及其他虫害防治,也可选1.8%阿维菌素乳油25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200~1500倍液,40%毒死蜱(乐斯本)乳油1500倍液,90%敌百虫晶体600~800倍液和0.5%果圣10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