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哪些地区小麦苗情差?

发布日期:2020-10-29 07:01

现在哪些地区小麦苗情差。

由于去年小麦受干旱播期推迟、秋冬温度偏低影响,当前各地区小麦苗情总体偏弱,差于上年同期,略弱于常年同期。通过专家分析,我们立足于“早”,着力于“促”,切实抓好早春田间管理,努力实现苗情转化升级。

从小麦生产区域来看,表现为旱茬麦一类苗比例降幅较大,稻茬麦一类苗比例降幅较小。据苗情分析,淮北地区旱茬麦一类苗比例仅37.3%,比上年同期减少27.2个百分点,特别是宿州等地长势较差。

虽然小麦越冬苗情总体偏弱,给夺取夏粮丰收增加了难度,但由于小麦基本苗比较足、土壤墒情适宜,加上小麦生产季节长、回旋余地大,只要春季田管措施早到位、早落实,促进苗情转化升级,实现夏粮丰收仍是可能的。“必须抓住早春有利时机,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强力推进春季田管各项措施。”宿州省农委负责人强调。

早施返青肥。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春季稳定通过3℃时段,淮北地区在2月20日左右,淮河以南在2月10日左右。要抓住早春气温回升时机,对二、三类苗尤其是晚弱苗早施返青肥,促苗早发,促弱转壮,促进春季分蘖,确保足够有穗数。才能够控制各地区小麦苗情差的情况。

青岛农业大学张立宁教授:春节过后,我省小麦将普遍进入返青期,经过我们田间调查发现,因去年小麦播种时全省天气比较干旱,不少地区长期干旱少雨,也缺少水浇条件,造成小麦墒情差,一度影响了播种质量。后期小有降雨,有些农民又播种偏晚,由于受温度影响,出苗率又差;还有一个原因,春节前,我省遇到了50年不遇的强降温天气,相当一部分麦区出现了零下20度的低温天气,使小麦雪上加霜,播种浅的麦苗直接被冻死;苗情差还有一个原因,实行秸秆还田后,在播种前土壤压的不实,播种过浅,土壤透气漏风,有的直接就没有出苗;还有一个原因,长期以来农民忽视使用有机肥,一直靠化肥当家,连作重茬,造成小麦根腐病连年发生,这也是导致小麦苗期烂根的一个原因。针对调查的情况,和当前我省小麦长势,我们建议对当前麦田的管理,应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抓住小麦返青期,浇水保苗,抗旱防冻。对受旱麦田,土壤解冻后及时补灌,抗旱保苗,浇水过后及时划锄,破除板结,进一步改善土壤墒情。对秋种时整地粗放、坷垃多和没有水浇条件的麦田,早春土壤化冻后及时镇压,弥合裂缝,减少水分蒸发,促进根系生长。对于没有水浇条件的旱地麦,要将镇压提墒作为春季麦田管理的重点措施,提高小麦抗旱能力。

浇水追肥要做到因地制宜,因苗制宜。因去年小麦播种时,各地水浇条件和播种质量不同,各地苗情长势差异较大,所以应根据不同苗青,因地制宜,区别对待。三类苗以促为主。春季追肥可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在返青期5厘米地温稳定在5℃以上时追肥浇水,亩施尿素10公斤和适量的磷酸二铵;第二次在拔节期进行,亩施尿素10-12公斤,提高成穗率,促进小花发育,增加穗粒数;二类苗促控结合。地力水平一般,亩茎数60万-70万的二类麦田,在小麦起身初期结合浇水亩追尿素10-15公斤;对地力水平较高,亩茎数70万-80万的二类麦田,在小麦起身中期追肥浇水。一类苗控促结合。控制植株旺长,防止后期倒伏,追肥放到拔节期进行,亩追尿素13-15公斤。

提前采取措施,防止小麦因“倒春寒”造成危害。小麦“倒春寒”是小麦进入返青拔节这段时期,因寒潮到来降温,地表温度降到0℃以下,发生的霜冻危害。因为此时气候已逐渐转暖,又突然来寒潮,所以也称为倒春寒。在三四月份,我省小麦先后完成了春化阶段和光照阶段的发育,小麦完成春化阶段发育抗寒力就降低,通过光照阶段后开始拔节,完全失去了抗御0℃以下低温的能力,便容易发生早春冻害。防止“倒春寒”有一个好办法:即在“倒春寒”来临的前两三天普遍喷施美国普利登鱼蛋白300倍液,寒流过后再喷施一次美国普利登鱼蛋白,能够很好地预防小麦受冻。

重视叶面施肥,做到“一喷多防”。小麦叶面施肥,投入少,效益高。在小麦返青期及时喷施美国普利登鱼蛋白200-300倍液,能提前返青,促使小麦根系发育,有利于小麦分蘖,抗旱抗冻,预防“倒春寒”的危害;在小麦抽穗——灌浆期再各喷施1-2次美国普利登鱼蛋白300倍液,能起到延缓根系衰老,延长剑叶功能期,减轻干热风为害,防止倒伏,增加小麦灌浆速度,增加颗粒重,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根据我们多年多地试验结果证明,小麦从返青期开始整个生育期喷施2-3遍普利登鱼蛋白,小麦可增产10%-15%左右,增产效果显著,并且能大大减少小麦锈病、白粉病、蚜虫和红蜘蛛的发生和危害。对已经发生病害和虫害危害的麦田,应将美国普利登鱼蛋白与相应的农药配合在一起喷施,可起到“一喷多防”、省工省力的好效果。对当前出现黄叶,烂根的麦田,建议农民尽快喷施美国普利登鱼蛋白200倍液、甲霜恶霉灵600倍液,两种混合在一起,5-7天一次,喷施2-3次,可以控制小麦根腐病的危害,促使小麦尽快由黄返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