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病害防治技术

发布日期:2020-10-05 11:00

红薯现在是市场上非常受减肥人士喜爱的一种粗粮,在以前更是很多老百姓家里饱肚的粮食,目前红薯在我国的很多地区均有栽培,并且不贵,品种多。

一、红薯软腐病

症状:红薯软腐病俗称水烂,是采收及贮藏期的重要病害。薯块染病,初在薯块表面长出灰白色的霉,后变暗色或黑色,病组织变为淡褐色水浸状,后在病部表面长出大量灰黑色菌丝及孢子囊。

防治措施:

1.适时收获,避免冻害,夏薯应在霜降前后收完,秋薯应在立冬前收完,收薯宜选晴天,小心从事,避免伤口,薯块水汽晾干后入窖。

2.种用薯块入窖前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蘸薯块1~2次,晾干后入窖。

二、红薯根腐病

症状:在苗床上,发病幼苗表现为叶浅黄、生长慢、须根尖端和中部有黑褐色病斑,出苗晚且出苗率明显减少。在大田上的表现先是根尖及中部形成病斑,后大部分根变黑腐烂,然后侵染薯块。重病株根系全部腐烂,轻者地下茎土表处又出新根,但不能结薯。

防治方法: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效果最佳。首先要选用抗病品种,如徐薯18、济薯2号、徐紫薯1号、冀薯6-8等抗病力较强;其次要培育壮苗,加强田间管理,以及深翻、轮作、清洁田园、早栽插,建立三无苗田等措施。

三、薯瘟病

症状:薯瘟病是对红薯有严重影响的检疫性病害,在我国长江以南薯区是主要病害之一。薯瘟是红薯的细菌性病害,病菌从植株伤口或根尖侵入。苗期发病后,幼苗高度15cm、下部1~3片叶时开始萎蔫,茎基部变成黄褐色,茎易脱皮,上部叶片逐渐青枯垂萎。早期发病造成不能结薯,中期发病结薯少,并使薯块全部带病菌。发病薯块表皮有黄褐色的斑点,易脱皮且煮不烂。病菌在土壤酸碱度pH6.0~6.5,温度27~35℃,相对湿度80%条件下蔓延最快。

防治方法:

①严格检疫,严防病薯、病菌传入无病区,并封锁限制病区。

②实行与水稻轮作。在水淹半年以上的土壤中可使病菌死亡。不宜与旱地作物轮作。

③选用抗薯瘟良种,培育无病壮秧,控制瘟疫危害。发现病苗及时拔除消毁。

④清洁田园,清除病残株体并集中烧毁,以石灰、硫磺消毒附近土壤。以每667m2施25~75kg石灰氮作基肥,调节土壤酸碱度,可增强防病作用。发生传病害虫小象甲、茎螟等及时防治。

四、红薯黑斑病

症状:该病主要危害薯苗和薯块。薯苗受害,一般在幼苗茎基部,尤其在白部分产生长椭圆形稍凹陷的黑褐色病斑。

农业防治措施:

(1)培育无病壮苗。①用无病床土育苗;②用52℃~54℃温水恒温濅种薯10分钟;③苗床上采苗用高剪苗。

(2)建立无病留种田。

(3)轮作换茬。

(4)采用高温大屋窖贮藏甘薯。

(5)严格检疫,防止病害扩展蔓延。

药剂防治措施:

薯种贮藏及育苗时分别用50%多菌灵300-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500-600倍液浸种或栽植时浸苗基部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