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芨的生态环境及种植效益分析

发布日期:2020-05-03 17:23

白芨是中指比较重要的药材,经济价值非常高,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

白芨属共有6个种,产于我国有4种,分别是白芨、小白芨、黄花白芨和华白芨。白芨在我国分布较广,各省均有栽培。湖南、贵州、四川、湖北、陕西、安徽、河南、云南、广西、浙江等省区均产。白芨野生于海拔500~1500m的山坡、沟谷、溪边及疏林下,忌阳光直射。喜生于较阴凉湿润且排水性良好的腐殖土及肥沃的砂质壤土。

一、白芨的生长习性

白芨喜温暖、阴凉和较阴湿的环境,不耐寒。常常野生在丘陵和低山地区的溪河两岸、山坡草丛中及疏林下。故应选择肥沃、疏松而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或腐殖质壤土栽培,要求栽培在阴坡或较阴湿的地块。

二、白芨的整地与施肥

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以及阴湿的地块种植。前一季作物收获后,翻耕土壤20公分以上,每亩施入腐熟厩肥或堆肥1500-2000公斤,翻入土中作基肥。然后作畦,等待播种。

三、白芨的播种

白芨采用地下块茎繁殖。播种期分秋播和春播。秋播在封冻之前,春播在清明前后。南方宜秋播,可在秋季采挖白芨时选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白芨块茎,切成小块,每块有芽眼1—2个,稍凉,使伤口愈合后定植在整好的畦面上。

北方宜春播,将贮藏的白芨种块,于播种时取出,切块,待伤口愈合后播种。行株距30×20厘米。浇水保墒,以利成活。

四、白芨的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

白芨植株矮小,压不住杂草,故要注意中耕除草,一般每年4次。次在3-4月出苗后;第二次在6月生长旺盛时,因此时杂草生长快,白芨幼苗又矮小,要及时出尽杂草,避免草荒;第三次在8-9月;第四次结合收获间作的作物浅锄厢面,铲除杂草。每次中耕都要浅锄,以免伤芽伤根。

2、水分管理

白芨喜阴湿环境,栽培地要经常保持湿润,遇天气干旱及时浇水。7-9月干旱时,早晚各浇一次水。白芨又怕涝,雨季或每次大雨后及时疏沟排除多余的积水,避免烂根。

3、追肥

白芨喜肥,应结合中耕除草,每年追肥3-4次。次在3-4月齐苗后,每亩施硫酸铵4-5公斤,兑腐熟清淡粪水施用;第二次在5-6月生长旺盛期,每亩施过磷酸钙30-40公斤,拌充分沤熟后的堆肥,撒施在厢面上,中耕混入土中;第三次在8-9月,每亩施入腐熟人畜粪水拌土杂肥2000-2500公斤。

4、与其他作物间作

白芨植株矮小,生长慢,栽培年限较长,可在头两年在行间间种短期作物,如萝卜、青菜等,以充分利用土地,增加收益。

所谓间作就是指在同一块田地中在同一生长季节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比如在玉米、高粱地里,可在其株、行垄上间作穿心莲、菘蓝、补骨脂、半夏等。

5、病虫害防治

目前,在白芨种植上未发现病害,只发现主要的虫害是地下害虫小地老虎。

小地老虎:以幼虫咬食或咬断白及幼苗及嫩芽,造成缺窝断行,影响白芨产量。一年发生3~4代,以幼虫和蛹越冬。3~4月为成虫发蛾盛期。4~5月为代幼虫为害重时期。以后为害逐渐减轻。

防治方法:

①在越冬代成虫盛发期采用灯光或糖醋液诱杀成虫。

②为害严重的地块,可采取人工捕捉。

③用90%晶体敌百虫0.5千克,加水2.5~5千克,拌蔬菜叶或鲜草50千克制成毒饵,每亩用毒饵10公因子进行诱杀幼虫。

④用80%敌百虫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灌根。

白芨采收

白芨采收加工一般在种后第四年的秋末,当其茎叶枯黄采挖,此时地下块茎已长成12~18个,已相当拥挤,过晚采收会导致生长不良。采挖时宜用平铲将假鳞茎连土挖起,然后清洗泥土,剥去粗皮,投入沸水中烫(或蒸)3~5min,至内无白心时取出,待冷却后去掉须根,晒至半干,除去外皮。

投入沸水中蒸煮可能因为含黏液质等成分较多,直接难于干燥,加热后容易干燥,且比较透亮美观。李道济报道白及是1年长1个块茎,若为多年生的白及块茎以3个为,超过3个以后的块茎加工后粉性低、色泽差。

白芨种植效益

白芨种植成本=地租费+田间管理费(人工和机械)+农药、肥料费+种苗成本。

目前,种植户多数以种苗生长3年采收(种苗培育1年,实为4年),种植1亩(1亩=666.67m2)白及,3年成本约27800元(地租费用约1800元,种苗成本约1000元,第1年田间管理费与农药肥料费约8000元,第2、3年田间管理费与农药肥料费年均约3000元)。若按第4年采收,种植成本比第3年采收仅多出2200元(增加地租费及田间管理费、农药肥料费)。

白芨常为分株繁殖,按芽头3倍增长推算,如苗期时白芨芽头为2个,生长1年后,白芨地下块茎约6个,第二年,地下块茎约18个(实际约为8~12个),第三年,地下块茎约54个(实际约为18~28个),白及种植四年后,白及地下块茎能达162个(实际约为34~50个)。由于地下部分会过于拥挤,影响块茎生长发育,使得种植4年后白芨地下块茎已趋于饱和,因此我们认为种植第4年(种苗培育1年,实为5年)为采收期。按4年种植成本来推算,当白及亩产量(鲜重)为1000kg时,成本价为30元·kg-1;亩产量为2000kg时,成本价为15元·kg-1;亩产量为3000kg时,成本价为10元kg-1;亩产量为4000kg时,成本价为7.5元kg-1。通过初加工,平均4~5kg白及鲜品能得1kg白芨干品,从目前白及产量规模计算,当白芨鲜品亩产量在3000~5000kg时,能获得干品600~800kg,此时白芨干品成本能控制在30~50元·kg,利润非常可观。

目前白芨价格的虚高,主要是由于野生资源匮乏,人工栽培技术尚不成熟引起;从目前白芨种植情况来看,随着白及规模化人工繁殖与培育技术的提高,价格将会理性下降。

据调查了解,当前市场上一般的白芨种苗价格为1~1.5元/株,较好的白芨种苗价格甚至在2元/株以上,因此白芨种苗的高价格也成为制约白芨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但随着白芨人工繁殖的规模化和培育新技术的发展,未来预计白芨种苗会降至0.1~0.3元/株(甚至更低),1亩地的白芨种苗成本约下降10000元,即每亩地白芨种苗成本费1000~2000元。按上述白芨种植效益分析,理论上白芨干品的极限成本可控制在20~30元·kg,可实现白芨种植化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