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识别菜青虫,菜青虫的防治方法

发布日期:2020-04-08 05:40

菜青虫不仅仅危害蔬菜的生长,对有些农作物也有很大的危害,那么对于菜青虫您真的了解吗,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菜青虫的识别方法和防治方法。

菜粉蝶别名菜白蝶,幼虫又称菜青虫。主要寄主是十字花科、菊科、旋花科等9科植物,主要为害十字花科蔬菜,尤以芥蓝、甘蓝、花椰菜等受害比较严重。

一、菜青虫危害特点

菜粉蝶幼虫咬食寄主叶片,2龄前仅啃食叶肉,留下一层透明表皮,3龄后蚕食叶片孔洞或缺刻,严重时叶片全部被吃光,只残留粗叶脉和叶柄,造成绝产,易引起白菜软腐病的流行。菜青虫取食时,边取食边排出粪便污染。幼虫共5龄,3龄前多在叶背为害,3龄后转至叶面蚕食,4—5龄幼虫的取食量占整个幼虫期取食量的97%。

二、菜青虫形态特征

菜粉蝶(拉丁学名:PierisrapaeLinne),鳞翅目(学名Lepidoptera),粉蝶科(学名Lepidoptera)菜粉蝶属种。菜粉蝶属完全变态发育,分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成虫体长12-20毫米,翅展45-55毫米,体黑色,胸部密被白色及灰黑色长毛,翅白色。雌虫前翅前缘和基部大部分为黑色,顶角有1个大三角形黑斑,中室外侧有2个黑色圆斑,前后并列。后翅基部灰黑色,前缘有1个黑斑,翅展开时与前翅后方的黑斑相连接。常有雌雄二型,更有季节二型的现象。随着生活环境的不同而其色泽有深有浅,斑纹有大有小,通常在高温下生长的个体,翅面上的黑班色深显著而翅里的黄鳞色泽鲜艳;反之在低温条件下发育成长的个体则黑鳞少而斑型小,或完全消失。卵竖立呈瓶状,高约1毫米,初产时淡黄色,后变为橙黄色。菜青虫是菜粉蝶的幼虫。幼虫共5龄,体长28-35毫米,幼虫初孵化时灰黄色,后变青绿色,体圆筒形,中段较肥大,背部有一条不明显的断续黄色纵线,气门线黄色,每节的线上有两个黄斑。密布细小黑色毛瘤,各体节有4-5条横皱纹。蛹长18-21毫米,纺锤形,体色有绿色、淡褐色、灰黄色等;背部有3条纵隆线和3个角状突起。

三、菜青虫发生规律

菜粉蝶在各地普遍发生,年生代数不同。东北、华北1年发生4-5代,上海5-6代,长沙8-9代,广西7-8代。各地均以蛹越冬。越冬场所多在受害菜地附近的篱笆、墙缝、树皮下、土缝里或杂草及残株枯叶间。在北方,翌年4月中、下旬越冬蛹羽化,5月达到羽化盛期。羽化的成虫白天活动,尤以晴天中午活跃,取食花蜜。雌雄成虫羽化后6-7小时即可交配。雌菜粉蝶交尾两天后即可产卵,一般只选择十字花科植物产卵,且多产卵于叶背面,偶有产于正面。卵散产,每次只产1粒,每头雌虫一生平均产卵百余粒,以越冬代和代成虫产卵量较大。这些卵呈淡黄色,堆积在一起。初孵幼虫先取食卵壳,然后再取食叶片。1-2龄幼虫有吐丝下坠习性,幼虫行动迟缓,大龄幼虫有假死性,当受惊动后可蜷缩身体坠地。幼虫老熟时爬至隐蔽处,先分泌黏液将臀足粘住固定,再吐丝将身体缠住,再化蛹。菜粉蝶发育适温为20-25℃,相对湿度76%左右。在适宜条件下,卵期4-8天;幼虫期11-22天;蛹期约10天(越冬蛹除外);成虫期约5天。代幼虫于5月上、中旬出现,5月下旬至6月上旬是春季为害盛期。2-3代幼虫于7-8月出现,此时因气温高,虫量显著减少。至8月以后,随气温下降,又是秋菜生长季节,有利于此虫生长发育。所以8-10月是4-5代幼虫为害盛期,秋菜可受到严重为害,10月中、下旬以后老幼虫陆续化蛹越冬。

四、菜青虫防治方法

1、在板蓝根田内套种甘蓝或花椰菜等十字花科植物,引诱成虫产卵,再集中杀灭幼虫;秋季收获后及时翻耕。

2、清洁田园,十字花科蔬菜收获后,及时田间残株老叶和杂草,减少菜青虫繁殖场所和消灭部分蛹。深耕细耙,减少越冬虫源。

3、注意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保护广赤眼蜂、微红绒茧蜂、凤蝶金小蜂等天敌。在绒茧蜂发生盛期用每克含活孢子数100亿以上的青虫菌,或Bt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

4、生物防治。低龄幼虫发生初期,喷洒苏芸金杆菌800-1000倍液或菜粉蝶颗粒体病毒每亩用20幼虫单位,对菜青虫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喷药时间在傍晚。

5、化学防治。由于菜青虫世代重叠现象严重,3龄以后的幼虫食量加大、耐药性增强,应在幼虫2龄前喷药,消灭在3令之前。药剂可选用Bt500-1000倍液,或1%杀虫素乳油2000-2500倍液,或0.6%灭虫灵乳油1000-1500倍液等喷雾。幼虫发生盛期,可选用20%天达灭幼脲悬浮剂800倍液、10%高效灭百可乳油15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20%杀灭菊酯2000-3000倍液、21%增效氰马乳油4000倍液或90%敌百虫晶体1000倍液等喷雾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