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采用水旱轮作,特别是稻菜(蔬菜-晚稻或一季中晚稻-蔬菜)轮作,不仅增加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还有利于耕地的用地与养地相结合,达到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板地菜就是在晚稻或一季中晚稻收割后不用犁(耙)翻土整地,直接撒播菜籽的直播种植方式。该项栽培技术管理容易,省工节本,减轻了劳动强度;植株不需要移栽定植,没有缓苗期,避免根、茎、叶受损伤,有效减少病原菌的入侵,植株早生快长,也减少了整地时间,有利于提早上市。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实现增产、增收、增效。蔬菜价格高的时候可以上市销售,价格低时可以用作绿肥,既增加了冬种绿肥的品种和内涵,又提高了农民冬种的积极性。
1栽培环境及品种选择
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耕层深厚,疏松肥沃,保水保肥性能好的田块。选用抗病虫及抗逆性强,商品性较好、产量高、品质优,适宜当季栽培和适合市场需求的品种,主要有80天特青菜心、大芥菜、上海小白菜、意大利生菜等。10月中旬以前播种的菜心品种应选用早、中熟期的60天或70天特青菜心。
2播种
2.1播种时间
在一季中晚稻收获后于9月25日左右,或在晚稻收获后于11月10日之前播种。
2.2种子质量和用量
种子应符合国家种子质量技术标准要求,达到纯、净、活、饱、健。播种量因品种不同而有所差异,适量播种可以减少间苗除苗的劳动量。如菜心、上海小白菜一般每667m2播种200g、大芥菜播种150~200g。
2.3开沟分畦
四周开挖环田沟,在田中开挖田内沟,并相互连通,沟深20~30cm、宽35~45cm。按土壤的平整度灵活分畦,一般畦宽4~5m,并沿畦边开挖田内沟。配合施用有机肥将沟泥精细锄碎并均匀散开到田面中。
2.4除草与土壤消毒
播种前7天左右,每667m2用克无踪0.2kg和丁草胺0.15kg喷施畦面除杂草及稻底谷秧。播种前3~4天每667m2用多菌灵0.3kg加辛硫磷0.2kg喷施板地进行土壤处理。
2.5播种方式
采用干种子直播的方式。播种前全面浇水或者漫灌使土壤湿透,然后撒播种子。将种子拌1/4份细砂撒播更为均匀。
3田间管理
3.1肥水管理
为便于管理,可配备经济实用的船式喷灌机。生长期根据天气情况和土壤含水量进行水分管理,采用喷灌、漫灌方法。平时保持大半沟水,使土壤保持一定的持水量,以减少浇水次数。
基肥与追肥相结合,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配合使用。播种前每667m2可施充分腐熟鸡粪500kg或其他腐熟有机肥750kg作基肥。也可烧稻秆回田,利用草灰保温和固定种子。追肥应掌握早施、勤施、薄施、前期轻、中后期重的原则,早期以速效氮肥为主,中后期配合增施磷钾肥。追肥方法:在出叶后1~2叶进行第一次追肥,每667m2施尿素3~4kg,以后每隔5~7天施尿素5~5.7kg,中后期施三元复合肥15kg。追肥一般采用撒施方法,可以减少用工,但要在施肥后及时浇水喷洒叶面,以防叶面粘附化肥造成灼伤。
3.2间苗及除草
一般情况下,播种适量和均匀的田块不必进行间苗,对个别出苗后生长过密的地方,应及早间苗,及时除草。
3.3病虫害防治
秋冬季种植板地菜的主要病害有猝倒病、立枯病、软腐病、霜霉病和炭疽病等,主要虫害有地下害虫、跳甲、吊丝虫、菜青虫、菜螟等。病虫害防治实施农业、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尽量不用或少用化学农药。化学防治要做到安全、合理使用农药,严格控制施用浓度。使用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严禁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采收时要严格控制农药安全间隔期,以确保商品菜安全上市。
农业、物理防治主要抓好如下几方面工作:(1)选用高产优质,较抗病的蔬菜品种;(2)实行轮作,避免重茬;(3)疏通排水沟、围沟,防止积水;(4)除去杂草,清洁田园;(5)采用电子灭蛾灯或频振式诱虫灯,诱杀害虫;(6)科学管理肥水,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确保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性。
防病主要药剂有适乐时、雷多米尔、甲基托布津、施保功、植病灵、菌克毒克、农用链霉素、可杀得等。防虫主要药剂有大神工、乐斯本、跳甲净、抑太宝、敌杀死、锐劲敌、除尽等。
4适时采收
根据市场需求和作物成株状况适时采收,采收按各品种标准分批进行。菜心类切口需离茎基部叶片0.3~0.5cm,白菜、生菜类可整株拨起,切除根部,并保持叶片鲜嫩、完整。采收的产品应不携带泥土、去除黄叶及病虫叶后根据商品要求分级整理放好,并做好包装贮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