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霜霉病和细菌性角斑病的区别,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防治方法

发布日期:2020-03-15 02:48

每年春秋季节,棚室内外温差较大,拱棚保温性差,尤其如此。温差越大,空气中凝出的水气就越多,露水就多,植株长大后,甚至到中午前后下部叶片还有露水未干。在湿度如此大的情况下,喜湿性病害发生必然增加,尤其是细菌性角斑病、霜霉病、灰霉病等。

拱棚温差大露水多

当地拱棚小黄瓜种植面积较大,记者在多个大棚内都发现了细菌性角斑病暴发的情况,叶片发黄,严重的病斑干枯破裂,叶片背面甚至还有些奶白色的东西,这是细菌性病害的特有症状。

拱棚仅有棚膜覆盖,透光性好,保温性却较差,因此白天拱棚升温很快,温度最高可达35℃,晚上棚内温度降低也快,最低温度在10℃上下,昼夜温差甚至在20℃以上。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相同体积的空气能容纳的水蒸气数量差别极大,昼夜温差过大,容易使夜间棚内湿度高,甚至出现大量露水,加重细菌性角斑病等的发生。

病害防治方案

防治细菌性角斑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尽量降低夜间湿度,可在棚内铺撒秸秆、生石灰等,夜间吸收水分。

二是适当提升夜温。遇到冷空气来临时,可在棚内点燃大棚增温块等,临时增温,避免夜温过低,露水凝结过多。

三是调整通风。拱棚温差大,露水多,通风最好分次进行,傍晚棚内温度降低后,再通风10-15分钟,将棚内湿气排出,有助于减少露水形成。

四是注意提早预防,可用荧光假单胞杆菌、高脂膜、几丁聚糖等叶面喷洒,提高叶片抗逆性,增加有益菌数量,减少病原侵染几率。

五是注意早发现,早用药。早上提早进棚观察,一旦发现水浸状小点就应该及时用药防治,可用噻菌铜配合中生菌素防治。若病害已经发生较为严重,可以选用噻唑锌、氯溴异氰尿酸喷雾防治,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