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浇水后重防细菌性病害

发布日期:2019-12-18 19:05

随着外界温度升高,夜间棚室风口关闭后,湿度增大,导致病害发生多,以细菌性病害居多,如细菌性髓部坏死、溃疡病、软腐病、果斑病等,特别是浇水后,棚内干湿变化剧烈,短时间内湿度增加,更容易导致细菌性病害发生,在此,提醒菜农朋友,浇水后重防细菌性病害。

在湿度适宜的条件下,细菌从植株体表伤口入侵,与寄主细胞接触后通常是先将细胞或组织致死,然后再从坏死的细胞或组织中吸取养分,因此导致的症状是组织坏死、腐烂和枯萎,少数能引起肿瘤。所以,凡是细菌破坏的地方,就会阻断水分和养分的输送,症状表现初期,多数是局部异常,进而逐渐蔓延。细菌性病害治疗较难,建议注意日常农事管理,以预防为主,尤其是浇水后。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是浇水后及时排湿。

目前,棚内温度回升快,棚室通风量逐渐加大,棚内湿度较小。但是浇水后,棚内湿度增加剧烈,所以要及时排湿,可以在浇水的当天下午,适当晚关闭风口,同时次日上午早开风口,加大通风量,如此操作,连续保持2-3天,迅速降低棚内湿度,减少病害发生。

二是整枝打杈把握时机。

凡是整枝打杈的地方,或是枝杈末端开裂,或是过度操作,导致茎秆表皮大面积脱落。在此提醒菜农:整枝打杈选择在晴天进行,浇水后的1-2天内,尽量不要进行整枝打杈,因为浇水后,植株含水量大,增加了病害侵染几率。

三是加强药剂预防和治疗。

整枝打杈后,要及时喷施保护剂和防治细菌性病害的药剂,如可使用铜制剂,如王铜、碱式硫酸铜、喹啉酮等,对于已经染病的植株,应先去除病灶,如将发病叶柄、幼果摘除,同时用中生菌素、春雷霉素、叶枯唑等内吸性药剂配合噻菌铜、喹啉酮等保护性药剂喷施,防止病害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