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瓜条流胶、皴皮,分清病因区分对待

发布日期:2019-10-21 21:24

土壤干湿度、通风不合理和病菌侵染都会造成瓜条流胶、皴皮,种植中一定要区分对待。

1.细菌病害侵染

细菌病害侵染瓜条一般是出现菌脓,然后瓜条出现水烂,并且发臭。细菌性溃疡病、缘枯病是造成瓜条流胶脓的主要细菌病害。

典型症状:在瓜条上出现白色菌脓,不易流淌,流脓处伤口不明显,与胶状物的区别是不易凝固,颜色一般为白色,时间长了能造成瓜条腐烂,变臭。纵剖瓜条内部可发现坏死腐烂。

防治方法:叶面喷雾,可以选择噻菌铜、噻唑锌等搭配中生菌素、氯溴异氰尿酸等药剂。此外,还要注意防止植株出现伤口,多措并举降低棚室空气湿度,否则很容易感染细菌病害。

2.真菌病害侵染

多种真菌性病害都可造成黄瓜瓜条流胶,在胶粒颜色、病斑状况以及叶片并发症状方面,与细菌性病害差异明显,要注意区分。

一、菌核病。其典型症状为:菌核病的流胶发生部位在花下部,即瓜条顶端。开始的流胶多呈白色小米粒状,围绕瓜顶一周,湿度大时胶粒上可生白霉,最后变成鼠粪状菌核,导致瓜条腐烂。病害发生后,可用嘧霉胺、腐霉利、咯菌腈等药剂进行防治。但最好的办法是在黄瓜蘸花药中混掺咯菌腈、异菌脲等药剂,可有效防治菌核病造成的流胶。

二、黑星病。其典型症状为:胶粒红褐色,病斑黑褐色,星状开裂。黑星病可侵染叶片成褐色小斑点,并造成叶穿孔或嫩叶边缘腐烂,致病叶为秃桩。近年来,黑星病发生呈上升趋势,但并不是在所有黄瓜产区都有发生,菜农要注意加强鉴别,避免错误用药。病害发生后,可选择腈菌唑、氟硅唑、苯醚甲环唑等三唑类药剂,配合乙蒜素、吡唑嘧菌酯等,但需控制浓度及使用次数,必要时要促进营养生长,以预防药物抑长造成花打顶问题发生。

三、炭疽病。其典型症状为:瓜条生褐色凹陷病斑,圆形或者椭圆形,伴有红褐色胶流出。该病斑凹陷是很典型的,叶子上的病斑也比黑星病大得多,多不从边缘腐烂,区别于黑星病。可用溴菌腈、咪鲜胺、啶菌恶唑等防治。病害尚未发生时,菜农要注意加强哈茨木霉菌、枯草芽孢杆菌等生物菌剂和甲壳素、脂肪酸等药剂的使用,提升蔬菜抗逆性,减少病害发生。近年来,利用空气消毒片等进行空气消毒,减少棚内病菌数量,对减轻病害发生效果明显,还可减少农药使用,减轻药残。

瓜条皴皮

皴皮为秋冬季节黄瓜瓜条常发生的生理性病害,特别是在瓜皮幼嫩的小黄瓜上,是影响瓜条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主要原因有:

1.土壤忽干忽湿

瓜条接近采摘期,瓜皮生长速度慢,在长期干旱情况下浇水,会造成瓜条表皮出现裂纹而流胶。

2.通风不合理

通风不合理是造成瓜条皴皮的最主要的因素,一般在通风口下发生最为严重,尤其是秋冬季节,在棚内温度较高、湿度较大特别是存在露水时突然通风,造成瓜条表皮温湿度剧烈变化,会造成瓜条表皮皴皮。建议菜农采取分段通风措施,可在拉棚一小时左右打开通风口,以后随着温度上升逐渐加大通风,以使棚内温湿度缓慢变化,减轻对瓜条表皮的刺激。

3.激素使用不当

因蘸花花药出现问题的情况,往往导致整棚发生皴皮现象。蘸花药浓度过大或者冲施大量激素肥料,在短时间内促进瓜条快速生长,会影响瓜条表皮的抗逆性,更容易出现裂纹。建议菜农随温度及时调整蘸花药浓度,减少农药添加,减轻蘸花药对黄瓜表皮的刺激,减少皴皮发生。一旦因蘸花药浓度过大出现皴皮,可通过叶面喷施爱多收6000倍、甲壳素1000倍等缓解。

此外,药害、缺素等也会增加皴皮出现的几率。菜农还要注意农药配比,避免过多农药一起喷洒,造成药害。结瓜期定期补充钙、硼等中微量元素,对于改善瓜条表皮韧性,提高抗逆性有一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