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溃疡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发布日期:2019-10-17 14:34

番茄溃疡病近几年来发病呈上升趋势,尤其是保护地环境条件适宜,果实极易发生,如不防治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

一、发病症状

番茄的幼苗、叶片、茎秆、果实等均可发生此病。幼苗发病时,先从叶片边缘部位开始,由下而上逐渐萎蔫,发病严重时,植株矮化或枯死。叶片被害时,叶缘卷曲,后扩展到整个叶片,表现皱缩,干枯,凋萎,似失水状。果实受害时,病菌由果柄进入,幼果表现皱缩、畸形。果面上形成圆形的病斑,呈白色,有时隆起,单个病斑较多,且大小一致,中间为褐色,形似"鸟眼"称为鸟眼斑,有时病斑会连在一起。茎杆受害时,长有许多不定根。茎内维管束变褐,向上向下发展,由一节发生导致多节危害,后期茎杆变空、下陷或沿着茎或果柄、叶柄处开裂,最后植株枯死。横切叶柄、果柄、茎杆时,均可见到中间是褐色腐烂状,湿度大时,茎中会溢出白色菌浓。

二、病原

为细菌性病害,菌体杆状或棒状,无鞭毛,大小为(0.7-1.2)um×(0.4-0.7)um,革兰氏染色阳性,尿酶阴性,七叶灵阳性;适宜PH7;1-33℃均可发生,最适温度25-27℃,寄主范围仅限于茄科的一些种、属。

三、发病条件及传播途径

病原可在种子内、外及病残体上越冬,在病残体上存活达3年左右,病菌容易从伤口侵入,直到种子内部。另外带病种子也能污染健壮的种子。远距离传播主要靠带菌种子,也能借助于农事操作、灌水或施用带有病残体的未腐熟的有机肥传播。雨水也可传播,夏季雨水多,温室湿度大,此病极易发生,是防治的重点。

四、综合防治措施

1、杜绝使用带病种子。不到溃疡病发生的地方引种;发病的田块不应留种。

2、做好种子的消毒工作。一是温汤浸种。先将种子在凉水中浸泡10分钟,捞出后将种子放入55℃温水中浸30分钟,不断搅拌,并随时补充热水,把种子捞出后放入凉水中,室温条件下浸泡4-5小时。二是干热处理,将充分干燥的种子放入70℃恒温箱中灭菌72小时。三是药剂浸种,将种子用40℃左右的温水浸泡3-4小时,放入1%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10-15分钟,捞出冲洗干净,防止出现药害。或用5%的稀盐酸浸5-10小时,冲洗晾干。四是药剂拌种,利用拌种器,将种子与种子重量0.3%的病毒宁粉剂混拌均匀后播种。

3、选用新苗床。在没种过茄科蔬菜的地块里建造苗床或用营养土育苗。使用旧苗床的应做好消毒工作,即用40%的福尔马林处理。其方法是在播前20天左右,将床土耙松,每平方米用福尔马林30毫升,加水3-4公斤,浇到苗床上,随后用塑料布覆盖5天,揭去塑料膜,将床土耙松,半月后再播种。或用50%多菌灵处理床土,每平方米8克-10克。

4、加强农业管理。实行与非茄科蔬菜3年或3年以上的轮作;控制氮肥用量,增施磷、钾肥,提高番茄对病菌的抵抗力;适时通风透光,创造有利于番茄生长,不利于病菌危害的环境条件。

5、高温闷棚。据有关资料报到,番茄溃疡病的病菌在53℃条件下10分钟可以致死,可利用三夏高温季节,密闭温室,处理15-20天,可杀死土壤中残留的病菌,防止病害传播。

6、选育推广抗病新品种。试验表明,目前生产上的品种如中蔬4号、早粉2号、佳粉2号、强丰等在同样条件下虽表现一定的抗病性,但效果都不很理想。有待进一步加强选育抗溃病品种工作。

7、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可喷1:1:200的波尔多液,或72%农用硫酸链霉素4000倍,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0%DT杀菌剂400倍液进行喷雾,间隔期7-10天,连施3-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