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细菌性褐条病如何防治?

发布日期:2019-09-18 00:25

一、水稻细菌性褐条病症状及危害

水稻细菌性褐条病又叫水稻细菌性心腐病,在暴雨过后,农田受淹,易发生。

1、水稻苗期染病症状:在叶片或叶鞘上出现褐色小斑,后扩展呈紫褐色长条斑,有时与叶片等长,边缘清楚。病苗枯萎或病叶脱落,植株矮小。

2、水稻成株期染病症状:先在叶片基部中脉发病,初水浸状黄白色,后沿脉扩展上达叶尖,下至叶鞘基部形成黄褐至深褐色的长条斑,病组织质脆易折,后全叶卷曲枯死。

3、水稻叶鞘染病症状:呈不规则斑块,后变黄褐,最后全部腐烂。

4、水稻心叶发病症状:不能抽出,死于心苞内,拔出有腐臭味,用手挤压有乳白至淡黄色菌液溢出。

5、水稻孕穗期受害症状:穗苞受害,穗早枯,或有的穗颈伸长,小穗梗淡褐色,弯曲畸形,谷粒变褐不实。

二、水稻细菌性褐条病传播途径

水稻细菌性褐条病的病原菌在病残体或病种子上越冬,病菌借水流、暴风雨传播蔓延,从稻苗伤口或自然孔口侵入,特别是秧苗受伤或受淹后发病重。遇降大雨或暴雨,病原菌即随水流排入稻田侵浸水稻。

三、水稻细菌性褐条病发病原因

水稻细菌性褐条病高温、高湿、阴雨有利于发病。偏施氮肥,发病重。高秆品种较矮秆品种抗病。

四、水稻细菌性褐条病预防措施

1、建立合理排灌系统,防止大水淹没稻田,及时排水。

2、增施有机肥,氮、磷、钾肥合理配合施用,增强植株抗病力。

3、水稻种子在播种前先将种子用清水浸泡12小时,再放入40%的强氯精200倍液中浸泡12小时,然后用清水洗净,催芽播种;也可用10%叶枯净2000倍液浸种24~48小时,捞出后催芽、播种;或者用80%402抗菌剂2000倍液浸种2天,或用福尔马林50倍液浸种3小时,再闷种12小时,洗净后再催芽。用浸种灵乳油2毫升,对水10~12升,充分搅匀后浸稻种6~8千克,浸种36小时后催芽播种,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五、水稻细菌性褐条病防治农药

在水稻三叶期和移栽前5天各喷施1次10%强氯精500倍液,预防本田发病。发病初期应及时喷药,防止扩大蔓延。常用的药剂有每公顷用35%克壮·叶唑可湿性粉剂420~525克,或50%氯溴异氰尿酸可湿性粉剂225~375克,或20%噻菌铜悬浮剂300~390克,或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54~81克,或15%叶枯唑可湿性粉剂300~375克,或20%噻菌茂可湿性粉剂450~600克,或72%硫酸链霉素可溶粉剂150~300克,或20%噻森铜悬浮剂300~375克,或5%菌毒清水剂124.5~180克,或45%代森铵水剂345克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