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害症状
玉米青枯病主要发生于玉米乳熟期。发病初期,植株的叶片突起,出现青灰色干枯,似霜害;根系和茎基部呈现出水渍状腐烂。进一步发展为叶片逐渐变黄,根和茎基部逐渐变褐色,髓部维管束变色,茎基部中空并软化,致使整株倒伏。发病轻的也使果穗下垂,粒重下降。
二、发病条件
1.雨量玉米茎腐病多发生在气候潮湿的条件下,7、8月间降雨多,雨量大,玉米青枯病发生就严重,因为此时降雨造成了病原菌孢子萌发及侵入的条件,使9月上旬玉米抗性弱的乳熟阶段植株大量发病。
2.植株生育阶段玉米幼苗及生长前期很少发生茎枯病,这是由于植栋这一生长阶段对病菌有较强抗性,但到灌浆、乳熟期植株抗病性下降,遇到较好的发病条件,就大量发病。
3.连作的玉米地发病重这是由于在连作的条件下,土壤中积累了大量病原菌,易使植株受侵染。
三、防治措施
1、加强栽培防病能力减轻病害发生,如及时中耕及摘除下部叶片,使土壤湿度降低,通风透光好,合理密植,不宜高度密植,造成植株郁闭。前期增施磷、钾肥,以提高植株抗性。
2、玉米生长后期结合中耕、培土,增强根系吸收能力和通透性,及时排出田间积水。
3、种子处理:种衣剂包衣,因为种衣剂中含有杀菌成分及微量元素,一般用量为种子量的1/40—1/50。
4、增施肥料:加强营养以提高植株的抗病力,每亩施用优质农家肥3000~4000公斤,纯氮13~15公斤,硫酸钾8~10公斤,
5、用25%叶枯灵加25%瑞毒霉粉剂600倍液,发现零星病株可用400倍液或多菌灵500倍液灌根,每株灌药液500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