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软腐病防治技术

发布日期:2019-08-29 16:32

软腐病在我国各马铃薯产区都有发生。主要在贮藏期和收获后运输过程中。擦伤、高温、潮湿都可使软腐病严重发生。播种至出苗也可发病,造成烂种死苗。

软腐病是细茵性病害。该病主要侵染块茎,皮孔部分轻微凹陷,呈褐色圆形水浸状。从伤口侵入时

病斑一般不规则。温暖潮湿时病斑湿腐变软。髓部组织腐烂,呈灰色或浅黄色。病健部分明,交接处边缘为褐或黑色。干燥条件下,病斑可变成干斑。植株地上部分得病时,叶片和叶柄以及茎部都变软腐烂。病菌可在带病种薯和病残体上越冬,在生长期及收获、贮藏阶段侵染其它健康植株。被病菌污染的水源及带有病残体的肥料、带菌的昆虫和农具也是该病的传染媒介。

该病菌喜高温高湿的环境。最适的发生温度是25—30℃,30℃以上也可发生。低于10℃病菌停止生长。湿度大时,病菌繁殖很快。窖贮时空气相对湿度90%以上发病快。软腐病病菌属厌氧菌,贮藏时通风不良,或生长期间土壤水分饱和,都可使该病严重发生。

防治方法:

(1)在块茎完全成熟时收获或收获前7一19天田间灭秧,以使块茎表皮充分木栓化,不易破损,防止病菌侵入。忌在土壤潮湿时收获。避免块茎在阳光下暴晒受伤。收获运输时机械伤口也会给病菌侵入创造条件,应尽量避免。

(2)贮藏库或窑要保持冷凉,通风良好。块盖入库前要充分晾晒,待10℃以下时再入库。码放时堆不要过高并留好通风道,以免造成块茎无氧呼吸。

(3)播前晒种去除病薯。避免土壤过湿时播种。提倡用小整薯播种。

(4)对田间病株残体及时清除,深埋或焚烧。

(5)选用抗病品种,如克新1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