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水稻缺素苗及防治措施

发布日期:2019-08-26 17:28

稻株体内各种营养元素有一合适的界限,某一种元素过剩或缺乏均能引起营养失调,生育不良,甚至发生病害,有时,也有两种以上养分的缺乏或两种以上的元素或物质的中毒交织在一起。因此,在进行形态诊断的同时,进行营养诊断,以便在症状发展初期观察到可见症状,就可以及时地采取相应措施。避免水稻营养失调现象的严重发生。

1、缺氮苗(1)形态症状:表现出叶色变淡甚至变黄。一般从下部叶片起变黄,影响叶绿素和蛋白质合成,进而光合作用削弱,使植株干物质生产不能进行。分蘖期缺氮主要表现生长缓慢,稻苗矮小叶枕距越来越小,叶蘖不同伸,分蘖迟且小,叶窄,短小,直立并呈绿色,根系机能削弱。(2)发生原因:分蘖期是水稻一生需氮素养分较多的时期,在大田生产上,常因氮肥供应不足,田力瘠薄而表现出缺氮症状,这是最常见的缺氮原因之一。(3)防止与转化措施:若是土壤贫瘠,则应考虑培肥土壤,若是已经种了水稻,就应当考虑在吸收氮肥高峰期之前,根据水稻分蘖期的需肥特点,施足肥料。最好是有机肥和无机肥结合,氮磷钾三要素搭配。

2、缺磷苗(1)形态症状:表现在秧苗返青后,生长显著缓慢,分蘖延迟或不分蘖,新叶暗绿带蓝,老叶叶色暗绿,无光泽,严重的叶尖带蓝紫色,远看稻苗暗绿中带灰紫色;叶片直立不披,严重时叶片沿中脉稍呈卷曲折合状;鞘、叶比失调,叶鞘长,叶片短;稻丛成簇状,株间不散开,矮小瘦弱;根系短而细弱,多呈黄褐色,新根很少。(2)发生原因:水稻磷素失调主要是由缺磷引起的。磷肥进入土壤后,在酸性条件下,易被铁、铝离子固定;在微碱性和石灰性条件下,邑被钙离子固定。因此它的有效度很低,常使水稻出现缺磷现象。(3)防治措施;首先应从增施磷肥和改进大田肥水管理方面着手,对于红黄壤类型水田,在增加有机肥的同时,主要是增加磷肥。磷肥宜早施和集中施,总之施肥的效果是:基肥优于追肥,秧田优于本田。其次,冷水田和还原性强的水田,除适量施磷肥外,不要排除低温积水等阻碍根系吸收代谢磷素的因素。并采用浅水勤灌,反复露田的方法,以提高土温,加强稻根对磷的吸收能力。

3、缺钾苗(1)形态症状:缺钾植株矮小,但分蘖减少不多,叶片短而披垂,叶尖出现赤褐色斑点,并从老叶向新叶,叶尖和叶基扩展,形成赤褐色条块和条斑,使全叶或整个植株呈赤褐色。(2)发生原因有三:一是土壤缺乏直接利用钾。一般是易发生缺钾症的土壤是:耕层浅薄的砂土田和漏水田,淋溶严重的水田。通气不良,钾素有效化速度慢的湿田等。二是肥料成分不平衡。偏施氮、磷化肥而引起缺钾。三是土壤酸碱度不适当,土壤中有钾,一般地说:以土壤PH值为7左右最多。(3)防治与转化措施:一是根据缺钾程度,结合氮、磷的施用水平,适量施用钾肥,二是改良土壤,通过加深耕作层,增加客土,种好绿肥,增施厩肥,土杂肥等,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减少土壤的渗漏。三是要在已发生缺钾症的稻田,立即排水搁田或干干湿湿,使之气通发根。在追施氮肥的同时,配合钾肥施用。四是要增施有机肥料,提倡秸秆还田。

4、缺锌苗(1)形态症状:缺锌的主要症状是下位叶片有褐色斑点和条纹,新叶中脉尤其是基部褪绿,植株矮缩,田间生长不均匀,成熟延迟。水稻缺锌时,主脉有失绿现象,沿主脉向叶缘扩大而多呈黄白色,最后整个叶片呈褐色,植株矮小,分蘖小,根的伸展迟缓。(2)发生原因:一般低洼的水稻田易出现缺锌症状,适宜水稻生长的土壤中有效锌的临界指标为0.5ⅹ10-6。水稻对锌的需要量很小,低于这一数值,就会呈现缺锌症状。(3)防治与转化措施:一要种绿肥,在一定程度上能使水稻植株缺锌症状减轻,绿肥可以提高土壤耕作层中有效锌的含量,二是要增施硫酸锌基肥,用量一般为每亩1公斤左右,在施用时,可与生理酸性肥料混施,但要避免与磷肥混施,三是对水稻叶面喷施2-3次,一般可消除缺锌症状,增加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