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棉花第一次化控

发布日期:2019-08-26 08:43

棉花第一次化控,关乎棉花粗壮茎秆和发达根系的形成。首控做好了,有利于全年作业的主动;如果错失了或失误了,就会形成后续作业的被动。

对棉花第一次化控的把握,主要是两大问题:一是认识问题;二是要领问题。

认识上的主要障碍是不敢化控,认为棉苗太小,一控就不长了;还有的棉农一次化控过头了,就再不敢早期化控了。实际上,有的棉农认为化控过头的棉田,实际上并不过头,待化控药物起作用的时间一过,一切都恢复正常。只是种棉户看惯了常态的棉株长势,看到化控后的棉株比未化控的棉株变矮了,叶色深了,新生叶片小了,生长慢了,就认为化控过头了,这种担心是盲目的。真正的化控过头,是棉株停止生长或生长极慢,定株进行间隔测量便知。这是由于棉农化控不科学导致。

为何棉花第一次化控很重要?

每年5月底至6月初,随着气温攀升,棉苗进入第一次快速生长期,一般将棉株主茎日伸长量作为判定生长速度的主要指标。此期日伸长量由原来的不足0.5厘米升至0.5~1厘米,甚至更多,若任其自由伸长,可能达1.5厘米以上。这样的生长速度对棉株有害无利:一是造成下部茎秆细软,为后期倒伏埋下隐患,且细软的茎秆上无法长出强壮的果枝和蕾铃;二是地上部快长会影响地下部生长,不利于形成强壮的根系;三是过旺的营养生长不利于养料的节约利用。所以,此期应通过定点调查测量,及时了解棉苗的日伸长速度,如超过正常范围,应喷施化控药物,使生长速度回归到正常水平,并使节间缩短、叶片缩小,把过旺的营养生长降下来。

在化控要领上,应掌控好以下环节:

一、确定第一次化控日期

经测定,棉苗日伸长速度超过正常范围,如当时空气较潮湿、土壤墒情好、日最高气温在30℃以上,可于次日进行化控;如天气较干燥、土壤墒情差、日最高气温不足30℃,可暂时不化控,两日后继续测定,如仍超标,则进行轻度化控。

二、使用正规厂的化控药物

以正规厂家生产的缩节安为最佳化控药物,也便于准确计算用药量。达到国家标准的缩节安杂质含量要在1.5%以下,并要求在药品盒上标注。因为棉苗小,每株要求的药量极低,杂质含量高,会严重影响用药效果。

三、掌握第一次化控用药量

按亩用药量计算,根据棉株日伸长速度,结合当时天气、土壤情况进行权衡确定,如苗期进行第一次化控,亩用缩节安0.2~0.4克;如现蕾期第一次化控,亩用缩节安0.3~0.5克。

四、第一次化控需注意的几个细节:

1.进行定株调查,取得科学依据。选有代表性的棉株,插上标记,每天早上测量棉心距地面的高度,每隔两三天测定一次,就可算出日伸长量。一般选两个点、10株棉按平均数计算。

2.计算配制药液。如人工喷雾,亩用药液10公斤即可。可将亩需要的缩节安加少量水稀释后,再倒入10公斤水的喷雾器内。1亩地的药液就配成了,再喷到1亩地棉株上。因化控要进行数次,而且缩节安加水后很稳定,可提前加10倍水配成母液保存,以后直接使用母液,不影响效果。

3.准确喷施药液。开始定量喷药,可能不好把握,如果地已喷完,还剩药液,说明亩喷药少了,可能影响效果;如果地未喷完,药液已用完,说明药用多了。经过几次实践,就会按计划准确喷施药量。

4.遵守喷雾共同守则。一是避免在风力大的时候喷雾;二是避免在日光强、蒸发量大的情况下喷雾,尽量延长药液在植株上停留的时间,以便植株充分吸收。早晨无露水时,可在上午10点前和下午4点后喷雾。阴天可全天喷雾。

5.将药液集中喷到棉株上。因第一次化控棉株小,大部分是裸露地面。如采用人工喷雾,宜逐行直线进行;如采用机器喷雾,应将每个喷头对准棉行;都应调窄喷幅,减细液量,慢速进行。避免将药液大量喷到地面上。化控是一项投入产出比很高的作业,不应追求作业高效率,而应保证高质量,做到棵棵着药,又不浪费药。

6.尽量使棉株顶心部着药。将药喷到棉株顶心上的,喷药后3~10天,能有效控制棉株生长。如果只喷到棉叶上达不到化控效果,建议人工喷雾时,喷头靠近棉行,逐株点扣喷雾,使棉心尽量着雾,达到最佳首控效果。

7.棉苗不整齐最见首控功力。棉苗不整齐棉田,尽量采用人工喷雾,用行走速度和药量大小,满足不同棉苗的需液量。更应坚持单行、窄幅、慢行、小液量原则。遇有小苗,加快行走,使其少着药;遇有晚苗关闭开关,不喷药;地头处少喷药或不喷药。用机器进行大地块首控,也要及时调整,遇有矮行,将对应的喷头液量调低,地头处不喷或少喷;不得已重喷时,要将已喷行喷头关闭。

8.首控后及时跟踪。首控后应坚持定株调查和全田观察。正常情况下,两三天后首控效果即应显现,以后日益明显。如发现首控较轻或较重,可立即采用后续措施弥补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