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标准

发布日期:2019-08-24 18:50

一、对产地环境的要求

水稻生产周围5公里,主导风向20公里以内无工矿企业污染源,农田土壤,灌溉用水,大气环境应符合NY/T391的规定,产地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旱涝保收,稻田耕作层深厚肥沃,通气性好,土壤中性偏酸,有机质含量高,具有较好的保水保肥能力。

二、施用肥料标准

允许使用AA级、A级绿色食品生产资料肥料类产品和农家肥中的堆肥、沤肥、厩肥、沼气肥、作物桔杆肥、饼肥及商品肥中的有机肥、叶面肥、生物有机肥等。化学肥料与有机肥配合施用。最后一次施肥必须在收获前30天进行。禁止使用未经国家和省级农业部门登记的化学肥料和矿质肥料。

三、农药使用标准

优先使用AA级和A级绿色食品生产资料农药类产品。允许使用中等毒性以下植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和微生物农药,以及矿物源农药中的硫制剂,铜制剂,有限度地使用部分低毒和中等毒性有机合成农药。禁止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或具有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的农药和对稻米产生异味以及对水生生物毒性大的农药。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稳定稻田生态系统,控制有害生物的发生和危害。

四、栽培技术标准

1.培育壮秧:秧田选择避风向阳,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壤肥力高的田块,秧田与大田比为1:10。选择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水稻品种适时适量催芽播种,加强秧田肥、水、病虫管理,培育多蘖壮秧。

2.大田管理:做到测土配方施肥,施足底肥,插秧后5-7天追施分蘖肥,晒田复水后补施穗肥,后期叶面喷肥。水分管理做到寸水返青,浅水分蘖,够苗晒田,复水促分化,后期干干湿湿到收获。

3.加强病虫防治;做到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药剂防治相结合,突出抓好水稻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白叶枯病和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螟虫以及稻田杂草防治,确保水稻正常生长。

五、收获标准

当稻谷籽粒90%以上变黄成熟,稻轴有1/3变黄,基部有很少一部分绿色籽粒存在时,应抢晴天机械收割,脱粒,如采用人工收获,要做到边割边脱粒,避免堆放,造成黄垩米,影响食味品质,一般堆放不超过6天为宜。稻谷脱粒后,应放在禾场上摊簿抢晒,禁止在公路上、沥青路面及粉尘污染严重的地方脱粒晒谷,以免造成污染。当水份含量至13%以下时,将稻谷筛整干净后装包入库,严禁有毒有害的包装袋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