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白绢病有哪些防治方法?

发布日期:2019-08-23 01:53

白绢病分布与危害

花生白绢病,又称菌核性茎基腐病,在花生主产区都有分布。病株率一般为5%左右,严重的达30%,个别地块高达60%以上。白绢病多发生在花生生长的中后期,近年来在前期发生也开始增多,甚至苗期,危害严重。花生根、荚果及茎基部受害后,初呈褐色软腐状,地上部根茎处有白色绢状菌丝(故称白绢病),常常在近地面的茎基部和其附近的土壤表面先形成白色绢丝。随着受害病组织的腐烂,水分和养分不能运输,因而病株地上部先是叶子发黄,之后逐渐枯死。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核或菌丝体在土壤中、病残体上越冬,菌核在土壤中可存活5-6年,尤其是在较干燥的土壤中存活时间更长。高温多雨的气候有利于发病,种子带病率高,来年苗期发病重。

防治方法:

①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深翻。

②与水稻、小麦、玉米等禾本科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

③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有机肥,改善土壤通透条件。

④春花生适当晚播,苗期清棵蹲苗,提高抗病力。

⑤化学防治:用50%多菌灵1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800-1000倍或30%氢氧化铜+70%代森锰锌按照1:1混匀配成1000倍液。在发病初期对根喷雾淋湿,严重地块间隔7-10天连喷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