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项技术为小麦高产保驾护航

发布日期:2019-08-22 23:26

规范化播种技术。前茬作物秸秆粉碎至5厘米以下,铺撒均匀。深耕或深松打破犁底层,耕后耙、旋,提高土壤平整度,做到上虚下实。加强良种分级筛选,使用大粒种子,提高幼苗素质。种子采用拌种或包衣处理,防治

地下害虫和病害。适期、适量、适深、适墒播种,9月25-10月5日播种,基本苗以25万-36万为宜,播深4-5厘米,播深一致,下籽均匀,不并垅、不重播、不漏播,地头种满、种严,播后镇压。

防灾减灾技术。一是拌种综防技术。为预防土传、种传病害及地下害虫,可以使用杀虫剂、杀菌剂及生长调节物质包衣或拌种,起到一拌综防的效果,预防根腐病、纹枯病、黑穗病等病害及地下害虫。二是保苗安全越冬

技术。包括浇冻水保苗越冬技术,11月下旬适时足量浇好越冬水,亩灌水量不低于50方。统计表明,高产示范点100%浇灌了冻水。初冬和冬末压麦保苗越冬技术,选择回暖天气(最高气温超过5℃),表土和麦苗解冻后镇压,

压碎坷垃、保墒提墒,保苗安全越冬。三是一喷多用技术。在起身期、抽穗期和灌浆期,结合化学除草、吸浆虫和蚜虫防治,混合喷施农药、抗菌药剂和叶面肥,在除草、防虫、防病的同时,起到促弱转壮、增加粒数、延长

叶片功能期、防止早衰、抵御干热风和提高粒重的综合效果。

科学施肥技术。一是增施有机肥技术。亩产500公斤以上产量需要土壤有机质19克/公斤以上,连年种植青贮玉米的地块,由于秸秆不还田会造成土壤有机质下降,要注意增施有机肥,以便持续高产。二是平衡施肥技术。

目前全县小麦生产中仍有36.6%的农户在小麦种植过程中只使用磷酸二铵作底肥,存在氮磷钾不平衡施用的问题。三是以产定肥技术。以产定肥是目前小麦生产科学投入肥料用量的最直接措施,沂南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对沂南小

麦千斤村的分析结果,小麦要达到450-500公斤产量水平,需亩施纯氮18.6-20.8公斤、五氧化二磷8-8.7公斤、氧化钾3.8-4.5公斤。小麦单产要达到500公斤,需亩施纯氮18.9-21.9公斤、五氧化二磷8.9-12公斤、氧化钾3.3

-4.2公斤。生产上可以根据目标产量确定肥料投入量,实现定量施肥。四是科学氮肥运筹技术。统计表明,高产点小麦全生育期平均亩施纯氮19.5公斤,平均亩产455.3公斤,其中底施纯氮6.7公斤,春季亩追纯氮12.8公斤,

追肥中返青亩追纯氮5.9公斤,拔节期亩追纯氮6.9公斤。

因苗管理技术。群体适宜、个体健壮的壮苗管理上采用促控结合,冬前和早春不进行肥水管理,重施拔节肥,达到保穗、稳粒、增重的目的。弱苗主要矛盾是群体不足,在分析成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取促进措施,

以增加群体、促进苗情转化升级,达到增穗保产的目的。群体较大的旺苗,冬前要进行镇压控长,早春视苗情按照壮苗或弱苗管理。

晚播争高产技术。一是抢早播种,争时补晚。晚播小麦也要贯彻“越早越好”的指导思想,生产上要尽量减少农耗,争取带蘖越冬。二是加大播量,以苗补晚。适当增加基本苗,充分发挥“大群体小个体”的生长发育特

点,走以苗补晚、以穗保产的途径。三是增施肥料,以肥补晚。要比适播麦增加10%的氮肥用量,氮肥底肥、追肥各占50%。同时要提高磷肥投入,氮磷比应不低于1比0.5,建议亩磷酸二铵用量不少于15公斤,全部底施。四是

精细播种,以细补晚。精细整地、播种、保全苗是晚播麦高产的基础,整地方式以重耙+翻耕+旋耕(轻耙)为主,做到地平、土碎、上虚下实;播前精选种子,提高出苗率;适当浅播,播深以3-4厘米为宜。五是适度蹲苗,以

管补晚。适度蹲苗可使晚播小麦提早抽穗,利于增加粒重。墒情适宜时可采取早春只追肥不浇水、控水不控肥的节水管理方法,按照返青后的苗情、墒情,实施因苗管理。六是科学选择品种,以种补晚。建议选用济麦22、临

麦4号、山农20等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