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小麦药剂拌种

发布日期:2019-08-21 09:30

采用药剂拌种防治小麦病虫害应采用分区治理的办法,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种类,确定拌种药剂的种类、施药方式和用药量。

1.小麦条锈病越夏、越冬区的防治选用具有内吸传导作用、持效期长的三唑类杀菌剂,如三唑酮(又名粉锈宁)、三唑醇(又名羟锈宁)、丙环唑、特谱唑、烯唑醇等,各地可根据药源情况选用;对于苗期多种病虫同时发生和交替为害的地区,宜选用杀菌剂和杀虫剂进行混合拌种,达到兼治地下害虫、吸浆虫、蚜虫等苗期害虫的目的。三唑酮等杀菌剂有效作用浓度很低,按干种子重量的0.03%(有效成分)比例拌种即可达到很好的防病效果,药剂处理麦种后,常常出现出苗迟缓(一般晚出苗1~2天)、植株矮化现象,但对出苗率、后期生长及产量无不良影响。如果用药过量,则会导致药害。

2.地下害虫的防治

在播种前用药拌麦种和处理土壤是防治小麦地下害虫最有效的措施。拌种处理:对地下害虫一般发生区,可采用药剂拌种的方法进行防治。可选用50%辛硫磷拌种,按种子量的0.2%,即100斤种子用药100克,兑水2-3公斤,也可用48%毒死蜱乳油按种子重量的0.3%拌种,拌后堆闷4-6小时便可播种,可有效防治地下害虫。处理土壤:地下害虫严重发生区要采用土壤处理和种子拌种相结合进行防治,土壤处理可以亩用3%的辛硫磷颗粒剂2-2.5公斤均匀撒施于地面,随后将其翻入土中。也可亩用50%的辛硫磷乳油250毫升,兑水1-2公斤,拌细土20—25公斤制成毒土,均匀撒于地面,随后翻入土中。

3.腥黑穗病、全蚀病和白粉病等病害的防治

采用药剂拌种不仅可防治麦类黑穗病,还可有效地控制冬前小麦锈病、全蚀病、白粉病的发生和危害,减少越冬菌量。

(1)散黑穗病、腥黑穗病、根腐病、纹枯病、全蚀病等发生区,可用40%五氯硝基苯按麦种重量的0.5%的药量干拌(即每亩40克,拌小麦8公斤左右),防治小麦腥黑穗病;也可选择6%戊唑醇(立克秀)悬浮剂一袋(10毫升),加水0.8-1斤,拌种50-70斤,或2.5%氟咯菌腈(适乐时)悬浮剂按推荐剂量进行小麦种子拌种,同时可兼治秋苗锈病和白粉病;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0.2%拌种或20%三唑酮乳油1斤加水5斤,拌麦种500斤,可防治白粉病、叶锈病。

(2)小麦全蚀病严重发生区,可选用12.5%硅噻菌胺(全蚀净)悬浮剂进行种子处理,对小麦全蚀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一般用全蚀净一袋(20毫升),先兑水300-500毫升,可拌20-25斤种子,拌匀后闷种6-12小时(有利于药剂发挥并杀死种子所带病菌),在阴凉处晾干后播种。

(3)小麦黄矮病和丛矮病发生区,可采用吡虫啉处理种子,防治传毒昆虫,控制小麦黄矮病和丛矮病的发生危害,同时兼治地下害虫。

(4)多种病害和害虫混合发生区,要大力推广应用杀菌剂和杀虫剂复合的种衣剂或拌种剂进行包衣或种子处理。各地应根据当地主要病虫种类,选择适当配方的种衣剂或拌种剂,其用量一般是复配(混合)剂中单剂的有效成分与单独使用时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