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氮肥后移技术及运用效果

发布日期:2019-08-20 18:46

小麦栽培中,传统氮肥的施用一般分为两次,第一次为小麦播种前随耕地将一部分氮肥翻耕于地下,称为底肥;第二次为结合春季浇水进行的春季追肥。底肥一般占60%-70%,追肥占30%-40%,追肥时间一般在返青期至起身期,还有的在小麦越冬前浇冬水时增加一次追肥,最近几年大部分农民图省事,基本上是底肥“一炮轰”的形式,这样的施肥时间和底肥比例会使氮素肥料重施在小麦生育前期,在高产田中,会造成麦田群体过大,无效分蘖增多,小麦生育中期田间郁蔽,倒伏的危险性增大,后期还容易早衰,影响产量和品质,氮肥利用效率也低。

一、小麦氮肥后移技术要点:在总量氮肥一定的情况下,改过去底肥“一炮轰”或前重后轻、冬春追肥为重施拔节肥。氮肥后移技术是适用于冬麦区中高产田块,晚茬弱苗、群体不足等麦田不宜采用。其技术要点是将氮素化肥的底肥比例减少到50%,追肥比例增加到50%,土壤肥力高的麦田底肥比例为30%-50%,追肥比例为50%-70%;同时将春季追肥时间后移,一般后移至拔节期,土壤肥力高的麦田采用分蘖成穗率高的品种,可移至拔节期至旗叶露尖时。

二、运用氮肥后移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无效分蘖过多增生,塑造旗叶和倒二叶健拔的株型,使单位土地面积容纳较多穗数;能够促进根系下扎,提高土壤深层根系比重,提高生育后期的根系活力,有利于延缓衰老,提高粒重;能够控制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的植株生长,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消耗,促进单株个体健壮,有利小穗小花发育,增加穗粒数;能够促进开花后光合产物的积累和光合产物向产品器官运转,有利于较大幅度地提高生物产量和经济系数,显著提高籽粒产量,较传统施肥增产10%——15%。同时。氮肥后移可明显改善小麦的籽粒品质,提高小麦籽粒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延长面团形成时间和面团稳定时间,最终显著改善优质强筋小麦的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另外,也可减少氮肥损失,提高氮肥利用率10%以上,减少了氮肥对环境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