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番茄高产栽培技术,酱用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发布日期:2019-08-20 15:31

近年我团以市场为导向,依据本地气候栽培环境特点,大力发展红色产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尤其是酱用番茄已成为我团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几年来,我团不断学习总结经验,探索栽培番茄的新技术。如:(1)高产抗病品种的选择;(2)不同灌溉方式的应用(常压软管袖口灌溉,滴灌技术);(3)大棚育苗移栽技术等。并不断总结、完善与之相配套的其他技术措施,使番茄单产迅速提高。2004年,全团番茄种植面积1000公顷,单产6.9吨,现将一年来加工番茄的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一、土地的选择

酱用番茄对土壤要求不太严格,但对土壤透气性的要求高,因此,通透性差的地不宜种植。各条田为犁垡越冬地。翌年春机力整地。达到“齐、平、松墒、松碎、净”六字标准。

二、栽培方式

1、滴灌条田采用平铺直播方式,3月中旬,机力铺膜及滴灌带。平均行距为0.665米,株距32—35cm,每亩2800—3000株。

2、育苗移栽条田,一般直播条田采用沟植方式,3月下旬机力开沟,沟距1.35米,沟深25cm,株距32—35cm,每亩2800—3000株。开沟后人工精细整沟平背,然后铺上黑白间色膜,待播,播前泅沟。

三、品种的选择

应选用早熟品种与中晚熟品种相搭配,以提早采收期。

1、直播条田选用中晚熟品种:如石番9号、石番3号等。

2、育苗移栽条田选用早熟品种:如立原8号。

四、播期及播量

1、根据本地气候,直播条田3月下旬—4月上旬播种,播深2.5cm左右,覆土0.5—1cm,每穴5—6粒,播量每亩100克。

2、大棚育苗移栽条田:3月中旬播种,每穴1—2粒,4月下旬移入大田,此时苗已4—5片真叶。

五、田间管理

1、适时疏苗定苗直播条田的幼苗在2片真叶时应间去弱苗,4—5片真叶时定苗,每穴一株,定苗后再封土护根,缺苗地段应急时移苗。大棚育苗在长出第一真叶时定苗,幼苗生长期应控制好温度、湿度,以培育壮苗。移入大田后其他管理与直播条田一样。

2、及时中耕第一次中耕一般在4月下旬,全期中耕3—4次,中耕深度18cm左右。

3、分期施肥番茄需肥量较大,尤其是进入生殖生长以后。因此本团改变了往年开沟平铺时一次性施肥的方式,采用分期施肥的方法,幼苗期主要以氮肥为主,促进茎叶生长,随着生长植株对磷钾肥的需求逐渐增加。开沟带种肥三料磷10公斤/亩,尿素15公斤/亩。中耕带肥,尿素10公斤/亩,磷酸二铵10公斤/亩,复合肥10公斤/亩。果体膨大期施尿素8公斤/亩,磷酸二铵8公斤/亩,复合肥10公斤/亩。第一遍采摘完后,结合浇水施尿素8—10公斤/亩。全期施肥量80—90公斤/亩。

滴灌条田,全期施肥85公斤/亩。铺膜带种肥三料磷15公斤/亩,尿素10公斤/亩,其余肥料滴水时分期施入。

根据追肥,生育期结合防病虫,喷施磷酸二氢钾,硫酸锌,番茄专用肥5—6次,苗期100克/亩,中后期150—200克/亩。

4、浇水沟植番茄生育期浇水6—8次,5月上中旬浇第一水,浇水采用常压软管袖口灌溉、达到细流沟灌、不串不漫。

滴灌条田生育期滴水18次,达到滴水均匀,保持地面湿润无积水。

5、分秧将番茄倒向沟内的植株顺其扶上垄背,露出沟面,以便浇水,采收操作时不能大翻动,以免折断茎或侧枝,作业时一般为每天下午或阴天进行,以免造成日灼果,分秧时间一般在6月中旬时开始第一次分秧,共分2—3次,同时拔除大草。

6、病虫害防治苗期病害主要有立枯病、猝倒病。防治方法:多菌灵1:600倍液,百菌清1:600倍液,甲基托布津1:800倍液。

中后期病害主要防治:早疫病、晚疫病、脐腐病。

防治方法:

A.早疫病:70%代森锰锌1:500倍液,菜菌清1:600倍液,百菌清1:600倍液交替使用。

B.晚疫病:75%代森锰锌1:500倍液,百菌清1:600倍液,杜邦新万生1:500倍液喷雾(交替使用)。

C.脐腐病:多由于生理缺钙引起,土壤忽干忽湿也易发生。防治方法在座果初期,用1%过磷酸钙或0.3%氯化钙喷施7—10次,连续喷2—3遍,保持土壤湿润。

7、采收当第一果穗全部红熟,第二果穗10%红熟,育苗移栽地成熟较早,7月中旬开始采收,采收分期分批进行。采收过程中,前期严禁田间乱翻,以免损伤果体,减少病虫害侵染,保护植株与青果正常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