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黄萎病要综合防治

发布日期:2019-08-14 20:16

棉花黄萎病是为害棉花的一种主要病害。病株由下部叶片开始发病,逐渐向上,叶片边缘稍向上卷曲。发病初期,叶缘和叶脉间出现淡黄色斑驳,有时呈“西瓜皮状”花斑。发病后期,病斑逐渐变褐、焦枯、脱落,严重影响棉花产量和品质。

综防措施:1、选择种植抗病品种,搞好轮作倒茬。结合本地实际,科学合理调整种植结构,推广轮作倒茬。

2、增施有机肥和钾肥。施足有机肥和钾肥的棉田黄萎病发生机率可减少30%左右,建议在正常施足氮、磷及微肥基础上,每亩增施有机肥、厩肥、沼气肥,钾肥20公斤。

3、合理灌溉。田间湿度是黄萎病发病的重要条件,湿度过大易发病。7至8月份气温高,在抗旱的同时要注意合理灌溉。防止田间积水过深、时间太长,保证田间呈干湿交替状态。

4、及时整枝。7月中下旬开始整枝,剪除无效果枝,抹除赘芽及无效花蕾,增强棉田通风透光,降低棉田湿度,改善棉田小气候,减少发病。

5、适时揭膜。6月中旬即开始揭除地膜,尤其是重病田,促进根系尽早下扎,提高棉株的抗逆性及抗病性。

6、喷施抗病剂。6月中下旬至8月中下旬,对历年发病重的棉田提前喷施抗病剂,重病田连续喷施2至3次。

7、田间清洁。捡花结束后,应及时清理棉田,焚烧残茬及枯败枝叶,减少病原数量,减轻来年发病。

8、秋翻及深耕。通过秋翻与深耕棉田,增强土壤通气性,经冬季低温加深冻层,人为恶化病菌越冬环境,减少病原数量,减轻来年发病。

总之,棉花黄萎病防治不能一味的依靠药物,要充分认识其危害性,立足现状,着眼长远,转变观念,调整单一种植模式和品种结构,同时,严把栽培技术关,从源头和合理化的栽培管理上进行综合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