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穗腐病防治技术

发布日期:2019-08-12 13:48

近年,全国各稻区普遍发生一种危害稻穗和谷粒的病害—水稻穗腐病,过去也称颖枯病、谷枯病、黑穗病、穗褐变病、褐变穗。而且,随着气候、耕作栽培制度变化,施肥量特别是氮肥用量的增加、品种更替等,穗腐病(由多种病原引起)迅速上升,特别是水稻孕穗后期-抽穗扬花期如遇阴雨高湿、温暖天气该病发生危害重。穗腐病由多种真菌引起,造成稻穗、谷粒腐坏、变色、结实率降低或不实、稻米畸形。水稻感病后不但影响产量,还由于病原菌有色、产生毒素而改变稻谷外观,降低稻米品质;对食用者的安全、健康构成危害。

中国水稻所黄世文等从稻穗发病谷粒中,共分离到4种真菌,经形态学、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分别为层出镰刀菌、澳大利亚平脐蠕孢菌、新月弯孢菌和细交链孢菌,并初步确定层出镰刀菌为主要初侵染菌。目前,生产上尚无针对水稻穗腐病的高效药剂。广西大学侯恩清等通过实验室筛选并经大田试验、示范,认为对穗腐病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有45%咪鲜胺乳油、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和20%三唑酮乳油等,在生产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或两两药剂混用。

防治穗腐病最佳施药时期是在水稻始穗前5~7天及破口至齐穗期各打一次药。如遇连续阴雨需在雨前或阴雨间歇期加大剂量防治。可结合防治水稻后期的穗颈瘟、纹枯病、稻曲病、褐飞虱等几种药剂现配现用,达到一药多治的效果。另外提倡合理平衡(N、P、K)施肥、少施氮肥,水的管理要做到“寸水活棵、中期浅水勤灌、后期干湿交替”,也能为减轻穗腐病的发生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