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省农委推荐的玉米主栽品种为:郑单958、农大108、中科4号、皖玉11号、蠡玉16号、东单60、登海11号和皖玉13号。请您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选择种植。
郑单958:幼苗叶鞘紫色,生长势一般,株型紧凑,株高240厘米左右,穗位高110百米左右,果穗筒形,有双穗现象,轴白色,果穗长16厘米,穗行数14-16行,行粒数35粒左右。结实性好秃尖轻。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0克左右,出籽率88%。抗大、小斑病和黑粉病,高抗矮花叶病,感茎腐病;抗倒伏,较耐旱。籽粒粗蛋质含量9.33%,粗脂肪3.98%,粗淀粉73.02%,赖氨酸0.25%。该品种属中熟中穗紧凑型品种,适宜在全省作春、夏玉米种植。一般亩产在600公斤左右。
农大108:春播生育期120天左右。株高260厘米,穗位高110厘米,穗长20厘米,穗粗4.9厘米,穗粒行数16-18行,行粒数40粒,千粒重300克,出籽率85%,粒型半马齿,质地半硬。叶宽直,色浓,穗位以下叶片平展,穗位以上叶片上冲。根系发达,茎秆坚韧,具有较强的抗倒伏、耐旱、耐涝、耐贫瘠能力。对大、小叶斑病、黑穗病、褐斑病、青枯病等多种病害都具有较强的抗性,活秆成熟,保绿性好。一般亩产500公斤左右。
中科4号:夏播生育期96天左右。株型半紧凑,株高250cm左右,穗位高100cm左右,果穗长23-28cm,千粒重350g,黄粒,半硬粒型。品质优良,叶片上冲,耐旱性突出。根系发达抗倒伏,高抗大小斑病、弯孢菌叶斑、青枯、黑粉、矮花叶病、粗缩病、锈病等多种病害。2003年参加河南省玉米品种生产试验比对照农大108增产13.5%,大灾的2003年,中科4号被农民誉为“生命一号”,一般亩产600公斤左右。适宜密度3000-3500株/亩。
皖玉11号:系安徽省淮河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用宿6256×H97-2,于1997年育成的杂交玉米新品种。参加2002、2003年省区试(A组),两年平均亩产为546.7公斤、363.7公斤,分别比农大108增产5.46%、9.54%;2003年同步进行生产试验,比对照农大108平均增产0.7%.一般亩产500公斤,适宜我省种植。2004年3月1日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该品种夏播全生育期100天左右,株型半紧凑.株高270厘米,穗位高110厘米,果穗长筒型,穗长18厘米,粗5.3厘米,穗行数14—16行,行粒数35粒。出籽率85.4%左右,千粒重330克,红轴,籽粒纯黄色,半马齿型。较抗倒伏,轻感大小斑病。夏播一般6月上、中旬播种为宜,亩留苗密度3000株。
蠡玉16号:苗生长健壮,叶鞘紫红色。成株株型半紧凑,穗上部叶片上冲,茎秆坚韧,根系较发达。株高265cm左右,穗位118cm左右,叶片数20片左右。属中熟杂交种,夏播生育期108天左右,活秆成熟。果穗筒型,穗轴白色,穗长18.5cm左右,穗行数17.8行左右,秃顶度1.4cm左右,千粒重340g左右,籽粒黄色,半马齿型,出籽率87.1%左右。抗病性:河北省植保所抗病鉴定结果,2001年抗大斑病,中感小斑病,中感弯孢菌叶斑病,高抗矮花叶病、粗缩病、黑粉病、茎腐病;2002年感大斑病,抗小斑病,抗弯孢菌叶斑病,中抗茎腐病,高抗黑粉病、矮花叶病,抗玉米螟。籽粒品质:粗蛋白9.63%,赖氨酸0.29%,粗脂肪4.37%,粗淀粉74.57%。产量:2001-2002年河北省夏玉米区域试验结果,平均亩产分别为650.0kg和622.8kg;2002年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67.2kg。
东单60:该品种生育期适中,在江苏春播约115天,夏播约96天,与掖单13、农大108生育期相仿。幼苗长势健壮,叶色深绿,叶鞘紫色。成株高280厘米左右,茎秆坚韧,根系发达。穗位120厘米左右。全株叶片数20-21片,上部节间长。雄穗护颖淡红色,花药绿色,花丝淡红色,果穗纺锤形,长22厘米,穗行数18-22行,穗粗5.5厘米。籽粒黄色,马齿形,千粒重350-380克,出籽率86.5%。抗倒性强,抗旱耐涝,高抗大小斑病,抗玉米黑穗病、青枯病。般平均亩产约700kg,高产地块可达900kg以上。
登海11号:该品种在山东莱州市夏播生育期108天左右,株高270厘米左右,穗位高110厘米左右,穗长23厘米左右,穗行数16~18行,果穗长筒型,紫轴,出籽率84%左右,穗大粒多,茎秆粗壮,抗病抗倒,抗旱性好,活秆成熟。该品种具有900公斤/亩以上的高产潜力。
皖玉13号:夏播出苗至采收78天,株型半紧凑。株高192cm,穗位高79Cm,穗长17.3cm,穗粗4.1cm,穗筒形,穗行数12.6行,行粒数31.8粒,粒色白色,轴白色,鲜百粒重28克。支链淀粉占总淀粉的99.45%。田问表现:抗大斑病、小斑病,黑粉病轻。品质为二级,一般鲜果穗亩产700公斤。栽培要点:早春宜采用地膜覆盖,适期早播,每隔一段时间分期播种一次以满足市场需求。春播密度4000-4500株/亩,夏播密度1000株/亩。为防止互相串粉,影响品质,应采取隔离种植。适宜范围:适宜我省作鲜食糯玉米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