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田主要杂草识别

发布日期:2019-08-08 09:59

1、早熟禾:

单子叶,禾本科,越年生或一年生草本。全株光滑无毛。高15-35厘米。秆直立或斜立,叶片条形。花序圆锥状。幼苗:种子留土,初生叶条形光滑无毛,叶尖上翘呈勺状。

萌出与繁殖规律:种子发芽最低温度为2℃,出苗高峰出现在冬前小麦苗后l-3叶期,翌年春季少量萌发。在土壤中的适宜出苗深度为0.12-2.5厘米。种子繁殖。主要通过成熟种子自然落入土中传播,其次随水、风、有机肥等传播。

分布与危害特点: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危害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的稻茬冬小麦、油菜及蔬菜等作物。

2、雀麦(野麦子):

单子叶,禾本科,越年生或一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秆丛生或稀单生,直立或略倾斜。叶片长条形,叶面被白色柔毛:花序圆锥状开展并下垂。幼苗:叶片、叶鞘有茸毛。

萌出与繁殖规律:种子发芽最低温度为3℃。适宜的土层深度为3厘米左右。10厘米深的种子不能发芽出土。在黄淮海地区,秋季出苗,入冬休眠,翌春2月下旬返青,冬前和冬后都可分蘖。3月中下旬拔节,4月下旬至5月上旬抽穗、开花,5月下旬至6月上旬成熟。种子繁殖。种子生命力很强,发芽率在95%以上。以幼苗或种子越冬。主要通过成熟种子自然落入土中传播,其次随引种、水、风、有机肥等传播。

分布与危害特点:在我国多分布于黄河流域的山东、河北、河南及青海、新疆、甘肃、陕西等地区的旱田。危害麦类与油菜等作物。

3、节节麦:

单子叶,禾本科,越年生或一年生草本。高20-50厘米。秆丛生直立或略倾斜。叶片长条形,叶面稀生纤毛:穗状花序呈多节圆柱状。幼苗:种子留土,叶鞘稀生纤毛。

萌出与繁殖规律:种子发芽最低温度为2-3℃;适宜的土深为3-5厘米左右。埋在12厘米以下的种子不能发芽出土。在黄淮海地区,秋季出苗,入冬休眠,翌春2月下旬返青,冬前和冬后都可分蘖。3月中拔节,4月下旬至5月上旬抽穗、开花,5月下旬成熟。种子繁殖。主要通过成熟种子自然落入土中传播,其次通过引种及水、风、有机肥等传播。

分布与危害特点:在我国多分布于黄河流域的陕西、河南、河北、山西等省,危害小麦。

4、猪殃殃(拉拉藤、粘粘草):

双子叶,茜草科,越年生或一年生草本。茎多自基部分枝,四棱形,茎叶上棱上均倒生小刺毛,花序聚伞形腋生或顶生,花黄绿色。幼苗:子叶长圆形,平展,叶腋无芽;初生叶4片轮生,倒卵状椭圆形。

萌出与繁殖规律: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为3℃,最适11-16℃,最高极限为25℃;适宜土层深度为0-6厘米;适宜土壤含水量为15%-30%。在长江流域冬麦区,以冬前出苗为主。一般10-12月出苗,2月下旬返青,4-5月现蕾开花;5月以后种子渐次成熟落地,约休眠3个月后萌发。全生育期约180-220天。种子繁殖。繁殖力较强。主要通过成熟种子自然落入土中传播,其次随水、风、有机肥等传播。

分布与危害特点:多分布在长江流域和黄河中下游的江苏、安徽、湖北、四川、云南等地湿润而肥沃的农田。危害稻茬麦、蔬菜、油菜和棉花等作物。

5、荠菜:

双子叶,十字花科,越年生或一年生草本。高20-50厘米。全株稍有分枝毛或单毛。茎直立,叶莲座基生,叶片大头羽状分裂;花序总状顶生或腋生;花冠白色、十字形,种子三角形。幼苗子叶椭圆形;初生叶2片,卵圆形。

萌出与繁殖规律:种子经短期休眠后萌发。华东、华北地区10月(或早春)出苗,4月开花,5月果实成熟。种子繁殖。繁殖量大,每株可结籽500-2500粒;种子寿命长,浅埋的种子可存活10年以上,深埋的可存活60年以上。主要通过成熟种子自然落入土中传播,其次随水、风、有机肥等传播。

分布与危害特点:全国各地均有分布。生于旱地农田、菜园或路旁等处。主要危害麦类、油菜、蔬菜、果树等作物。是棉蚜、麦蚜、棉盲蝽象和甘蓝霜霉病、白菜病毒病的寄主。

6、播娘蒿(米蒿):

双子叶,十字花科,越年生或一年生草本。高30-120厘米。全体被毛。茎圆柱形,直立;叶片2-3回羽状深裂;花序总状顶生,花瓣淡黄色。幼苗:子叶长椭圆形。

萌出与繁殖规律:种子落地约经3-4个月休眠后萌发。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为3℃,最适8-15℃,最高20℃;适宜土层深度为1-3厘米,超过5厘米不能出苗。华北地区,分别于秋季10月和早春3月出苗;冬前苗3月返青抽薹;4月上旬开花,5-6月结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