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地小麦备耕播种技术要点

发布日期:2019-08-07 11:14

1.对路用种农谚讲“伏里有雨好种麦”,在旱象严重的今年,旱地小麦品种的选用一定要做到因地制宜,对路用种,旱地种植旱地品种,切不可一味追求小麦产量,盲目使用或选用中水肥小麦品种。肥沃旱地或沟坝地可选用临旱6号、晋麦92等、一般旱地可选用晋麦92、晋麦91、临旱536等、边远或瘠薄旱地可种植晋麦47等品种。

2.稳氮增磷由于伏雨偏少,麦田底墒严重不足,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明年小麦产量,因此,在肥料使用量和营养元素配比上注意稳氮增磷。按照每生产100公斤小麦籽粒,需要吸收N:P:K比例为3:1:3进行简单配方。有条件的农户可使用氮磷钾复合氮磷素含量较高的复合肥,亩使用量25-30公斤,或使用尿素与过磷酸钙配合,亩施尿素15-20公斤、过磷酸钙40-50公斤。

3.适期迟播近年来,我县秋末气温趋于偏高,冬前积温处于增加,越冬期退迟趋势,多数年份小麦冬前偏旺生长,导致小麦总茎数偏高,造成土壤水分、养分的过度消耗,还易引发小麦白粉病、麦蜘蛛、蚜虫等病虫害的重发与为害。适期迟播是按照不同生态区小麦适宜播种期,“前三天不直后五天不晚”的高气温的不利影响。一般高海拔山区小麦播期应选择在“白露”后5~7天为宜,浅山区应选择在“白露”节气末或“秋分”初为宜。丘陵平川旱地宜选择在“秋分”中后期为好。以平川区为例,小麦播种的适宜温度为16~18℃,按照适期迟播,播期确定在秋分后5~7天,小麦播后至冬前积温大体为:9月份60℃左右、10月份按日均温13.2℃,月积温409.2℃,、11月15日前有效积温可达111℃,累计冬前积温580℃,按小麦播种至出苗消耗积温120℃,每长一片叶消耗积温70~75℃计算,(580-120)/75=6.1,也就是说在适期迟播前提下,冬前小麦能长至5叶一心到6叶龄的壮苗标准。

4.控制播量近年来,小麦播种量趋于播量偏大的趋势,有不少的正茬麦田适期播种起始播量就达到30-40斤,有的农户甚至更多,特别是一些农机手因怕种植户找麻烦,苗不全,正常节令播种量就定到30斤以上,播量大的地块在冬前基本苗多,分蘖少,长势旺,但更主要的是造成土壤水分的大量无效消耗,等到来年,小麦苗长势明显不如播种量少的地块,形成农民朋友总结的“麦无二旺”现象发生。因此,控制播量,切实必要。一般情况下,每斤小麦种子一万粒左右,能保证成苗一万苗,也称之为“斤籽万苗”。按照适期迟播的要求,亩播种量掌握在18-22斤,实现基本苗20万上下,到冬前小麦苗可发育至5叶1心或6叶一心,可形成3-5个分蘖,其中3叶以上分蘖1~2个,加上主茎成穗,第二年至少一粒种子能形成2个麦穗,亩成穗数可达

到35~40万穗,实现350公斤以上的产量没有问题。而播种量30~40斤的麦田,明年的亩成穗数最多也只有35万左右,还容易形成穗小粒少,甚至因播种量偏多造成小麦植株矮缩,两极分化推迟,不成穗苗增加而致大幅减产。

5.拌种防病虫近年来,小麦地下害虫(平川麦田蛴螬、山区麦田金针虫)呈重发态势、小麦腥黑穗病呈间歇式散发趋势。尤其是夏秋天旱,地下虫害危害期可能要长,具备重发的客观条件,应引起重视。小麦腥黑穗病病菌孢子随旱象发展,土壤墒情恶化,小麦出苗期的延长会造成部分麦田感病几率的增加,因此,认真搞好播前药剂拌种尤为必要。

6.提高播种质量一是要注意播深,掌握在4-5cm,不要过深或过浅。否则,过深出苗期推迟,易感病,不利培育壮苗;过浅,小麦分蘖节易暴露,不利安全越冬。二是播后注意察苗补苗,及时间除疙瘩苗。三是墒情不足的地块,注意播后镇压,确保出苗齐全匀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