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晚疫病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发布日期:2019-08-06 17:15

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生产上的一个重要病害,是一种典型的流行性病害,在马铃薯种植区普通发生,当条件适于发病时,晚疫病可使植株提前枯死,损失可达20%—40%,一旦防控不及时可迅速爆发,可导致马铃薯减产甚至绝收。此病在我县太安乡每年都有发生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症状:晚疫病菌能侵染马铃薯的根、茎、叶、果实和块茎。但症状明显的是马铃薯的叶片和块茎的病斑。

叶片上发病多从叶缘或叶尖开始,最初发生不规则的褐色小斑点,感病品种的大部分叶片或全部叶片产生褐色病斑。气候潮湿时,病叶呈水渍状,蔓延极快。叶背面健康与患病部位的交界处有一层褪绿圈,上有绒毛状的白色霉层;有时叶面和叶背的整个病斑上也可形成此种霭状,常表现纵向发展的褐斑,也可在病斑上产生白色霭轮,有时可造成叶丛的凋萎枯死。

在连续低温高温的条件下,病情发展迅猛,病株叶片由下向上枯烂腐烂,恰如开水烫过,全田枯焦一片,发散出一种特殊的酒精气味,天气干燥时病斑褐色,不产生白霜状物,扩展受到抑制。低温高湿气候是马铃薯晚疫病流行的主要条件,气温在18℃—22℃,阴雨多雾,多露的气候极有利于病菌的侵入蔓延和病害的流行。块茎发病,初为褐色或紫褐色的病斑,稍凹陷,薯肉不同程度的坏死,病部易受其他病菌二次侵染而腐烂。

晚疫病的发生与流行有三个流行阶段,即田间呈现发病中心的中心病株阶段,从发病中心到病害蔓延至整个田块的普遍蔓延阶段,大约为10天左右的时间,植株枯死率急剧增加的严重发病阶段。其中,田间出现中心病株期是进行药剂防治的最适时期。

马铃薯晚疫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抗病品种和脱毒种薯是控制马铃薯晚疫病的重要措施。目前可选用丽薯1号,丽薯2号、合作88、会-2号、丽薯6号、丽薯7号。

2、种薯处理:种薯处理可防治种薯带菌。可选用2公斤70%甲津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加2千克2.5%抑快净可湿性粉剂和0.2公斤2%的农用链霉素加细土或滑石粉5公斤制成混合粉剂,每100公斤种薯用2公斤混粉拌匀。也可将药剂配成药液,均匀喷在种薯上。此项措施必须在种薯切块后30分钟内进行。

3、科学施肥:适当控制氮肥,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偏施氮肥容易导致晚疫病的发生。而科学施肥,看苗施肥,可以增强植株的抗病性。

4、生长期于花蕾期喷多效唑控制植株徙长从而降低田间温度,改善田间小气候,减轻病害。

5、生长中期及时进行培土,加大行距,缩小株距,有利于后期排水和减少病菌浸染薯块,一般培土2—3次。

6、可行轮作:马铃薯与油菜、绿肥、玉米等作物进行合理轮作,可有效减少马铃薯晚疫病原,减少晚疫病的发生。

7、药剂防治:在马铃薯田间呈现发病中心时采用药剂防治,可选用75%代森锰锌、70%克露、64%杀毒矾、25%阿米西达等药剂,600—800倍液进行交替或组合喷雾,为确保防效,应进行统防统治,应避开阴雨天气进行防治。一般7—10天喷一次药剂,共防治3—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