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大棚育秧技术意见

发布日期:2019-08-05 13:07

针对今年春季气候和生产特点,建议各地做到“五早”和“双抢”,即早摆盘、早播种、早泡田、早整地和早插秧,抢农时、抢积温,力争4月25日前完成播种,5月20日前完成插秧,为水稻高产稳产奠定基础。

一、提前备土做床,确保按期育苗。要抢前搞好备土做床,确保按期育苗。提倡刨冻方、备冻土,并移进扣好的棚室内,实行冻土集中增温化冻晾干,随时备用;针对去年冬季以来降水量较多、土壤含水量大的实际,各地要大力推广高台育苗技术,大棚内土壤融化深度适宜时,要立即开始翻地、晾晒,散墒增温,并打好5㎝以上高台苗床,将床土整平耙细,确保达到旱育苗标准;提早配制床土,防止未腐熟的有机肥拌入。与壮秧剂混拌时一定要均匀,于装盘前1-2天拌好,盖上塑料膜焖一下,装盘厚度要保持在2cm,播种覆土0.5cm。

二、选择适宜品种,做好播前处理。选择耐寒性强、抗稻瘟病强、熟期适宜当地种植的水稻品种,防止越区种植,确保安全成熟;做好种子清选、晒种、发芽试验、种子消毒、浸种和催芽等播前处理工作,确保发芽率达到85%以上,确保水稻苗齐苗壮,为水稻生产提供足够数量健康的秧苗打好基础。

三、适时播种、分期播种。

针对今年春季东北地区可能出现低温春涝的情况,要采取集中高台旱育、大棚三膜覆盖、大棚综合增温等技术措施,防御低温冷害,培育壮秧。合作社或大户经营面积和机械插秧面积较多的情况下,适时播种、分期播种意义重大。一般机插播种量在100~120g,播种量较大,如同一批播种的秧苗不能在5天内插秧,低叶变黄、秧苗就变成“小老苗”,减产幅度达到10%以上。因此,播种时间应根据预计插秧日期提前30天播种,同一批播种的苗不能在5天内插完,应每隔5天分期播种或每天少播,连续播种,保证每次播种的苗5天内插完。

四、加强大棚管理,培育壮秧下田。种植户反应插秧时秧苗不易卷苗,不得不增加播种量。这是错误的理解,目前的机插秧苗盘播种量的条件下,根系盘根好坏主要与温度、水分、施肥量有关。一般低温、干旱、氮肥少有利于根系生长,反之茎叶生长快。温度以保温为主,出苗前棚内温度不超过30℃,最适温度25-28℃,如遇30℃以上高温,要开口降温。一叶至两叶一心,温度控制在28℃以下,最适在25-28℃之间;两叶一心棚内后,温度控制在20-23℃,最高不超过25℃;温度管理上一定要树立宁低勿高的原则。苗床水分管理,既要突出“旱”,又不能“缺水”,确保培育健壮秧苗。出现早晚叶尖不吐水、午间新展叶片卷曲、床土表面发白情况时,要马上补水。插秧前3-5天施送嫁肥;插秧前一天打800倍氧化乐果,带药下地预防潜叶蝇。

五、防控苗期病害,重点严防青枯和立枯病。加强苗期病害防控,用二硫氰基甲烷、杀螟?乙蒜素、咪鲜?杀螟丹等进行浸种消毒,防治恶苗病;在营养土喷浇、种子拌种消毒、1叶1心期喷浇等三个环节上单独或同时使用甲霜灵(或甲霜灵锰锌)药剂,防治立枯病。此外,严格育秧大棚肥水及温、湿度管理,适时通风炼苗,也是防控苗期病虫草害的重要措施。

六、及时翻耕整地,确保及时插秧。旱整地要到头、到边、不留三角,同一块地内高低差不超过10厘米,地表保证有10~12厘米的松土层;水整地在放水泡田3~5天后,用水田拖拉机配带不同的整地机械水整地,要求达到土地平整,土壤细碎,同池内高低差不大于3厘米,地表有5~7厘米泥浆;确保在高产期内高标准、高质量、高速度完成水稻插秧,为水稻丰产奠定基础。

积极提倡使用翻耙及秸秆还田为一体的国产耙浆机(如吉林省榆树市)在机械收割的条件下,不需处理稻草,不用翻耕,直接灌浅水耙地、插秧,其性能已经超越日生同类机型。这种耙浆机有以下几个优点:(1)不需翻耕泡田,可节省灌溉水60%;(2)稻草压入表土8cm以下,耕深达到15—18cm,不用人工捞草,直接插秧;(3)速度快,提高效率2倍;(4)节省整地费用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