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苹果轮纹病防治“传统技术误区”

发布日期:2019-07-28 05:56

一、苹果轮纹病发生越来越重的根源在于“四大技术误区”

1.传统技术理论误导。长期以来我国技术界一直认为“轮纹病是早期散发病菌,早期侵染,经过长期潜伏,最后到秋季发病烂果”。尤其强调病菌潜伏期长达数月之久。依此派生出用药防治时间早进行,强调苹果谢花后15天就要开始防治;针对苹果套袋,又错误提出“只要做好套袋前三遍药就行了”,言外之意套袋以后可以放松用药了(迎合了果农心理)。这就导致了轮纹病向危害严重方向发展。

而近年研究实践证明,苹果轮纹病菌早期并不侵染果实和枝条。这是因为幼果皮孔内部特有的一层厚壁细胞阻挡,和果实与枝条内部的单宁、酚类等物质抵抗轮纹病菌侵染。真正侵染进入果实和枝条内部的时间,是在果树内部及环境因素都逐步转化为“利于侵染”的条件时,才能够侵染进去造成危害。这个“侵染时间也就是有效防治时间”,如以环渤海主防治区为例,是7月中旬至10月份。

至此说明一个道理,在传统防治理论指导下,防治方法存在严重失误。不需要防治的时候反而投入了大量的防治药剂成本(套袋前大量用药);需要防治的时候反而放松了防治(套袋后明显疏于用药),导致了轮纹病严重发生。

2.大面积种植易感品种红富士是形成轮纹病严重发病的基础。目前全国种植红富士面积达到近3000万亩。实际上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早期从日本引进富士品系时,我国获得的几乎全是“感病品系”,这点在近些年才逐步被发现。

3.防治轮纹病用药不对路,用药效果差。唐山市农科院与中科院遗传所合作研究轮纹病菌的遗传变异,发现轮纹病菌3、4号小种已经出现,特别对常规使用药剂产生明显的抗药性,如有机硫杀菌剂、杂环类、苯并咪唑类、三唑类等,说明以此类基本药剂衍生出的多种药的品种,如大生、进口甲基托布津、喷克、硫菌灵、福美双、灭菌丹等药效明显下降。生产实践说明,果农药打得越来越多,枝干和果实轮纹病防治效果越来越差,很多苹果幼树枝条都长满病瘤子,病粗皮,树势显著衰弱。

4.长期缺乏有机肥的投入,减弱了果树抗病能力。广大果农在追求高产的同时,长期缺乏有机肥(农家肥)投入,很多果农只用化肥,不用有机肥,或者仅用少量有机肥。结果是果树体内营养耗尽,抗病能力丧失,加之轮纹病菌分泌多种毒素导致韧皮部大量细胞死亡,使树体营养、水分上下输导严重受阻。这就出现了当前几乎全国苹果产区轮纹病越治越重的现状。加之防治方法错误(对枝干轮纹病进行刮树皮等)、用药错误等综合原因,造成毁园现象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