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综合防控措施

发布日期:2019-07-13 07:51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应采取以“农业防治为基础、‘治虱防矮’为重点、应急补救为补充”的综合防治策略。关键是“治虱防矮”。抓好秧田期和本田初期防治关键时期,在传毒媒介白背飞虱传毒之前将其消灭,控制病毒传播,并辅以其他措施,达到防控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目的。

一、推行农业防治

1、清除杂草。用除草剂或人工清除的办法对秧田及大田边的杂草进行清除,减少飞虱的寄主和毒源。

2、避免种植本地区上年度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重发品种。

3、推广防虫网覆盖育秧。即播种后用40目聚乙烯防虫网全程覆盖秧田,阻止稻飞虱迁到秧苗上传毒为害。

4、适当增施磷钾肥,加强肥水管理,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5、适当加大播种量,合理密植或预留备用苗。

二、实施“治虱防矮”

采取“抓前期保后期,抓秧田保大田”的“治虫防病”策略,重点抓好秧田和本田分蘖期之前白背飞虱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1、种子处理。在水稻播种时实行药剂浸种或拌种,减轻白背飞虱的危害。浸种浓度为10%优质吡虫啉300—500倍液,浸种12小时;拌种处理要求在种子催芽露白后用10%高渗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g先与少量细土或谷糠拌匀,再均匀拌1kg(以干种子计重)种子即可播种。

2、秧田避虫。秧田应远离感病稻田和玉米田;采用防虫网覆盖保护或集中保护育秧。

3、健身栽培。水稻田翻耕犁耙减轻病虫源技术,适时播种,培养无病虫壮秧;合理密植,历史发生区适当加大播种量,移栽时剔除疑似病株,田间发现感病植株要及时拔除或踩入泥中,减少本田毒源,并从健株上掰蘖补苗,重病田要及时翻耕改种;及时排水晒田,避免重施偏施氮肥等,创造不利于白背飞虱发生的生态环境,减轻病虫为害。

4、药剂防治。药剂防治应本着治早、速效与持效的原则。

①、秧苗防治。在秧苗一针一叶期用噻嗪酮或吡蚜酮兑水喷雾;在移栽时实行带药移栽,施“送嫁药”或移栽时浸秧。

②、大田防治。在拔节期前,如遇白背飞虱迁入峰,且带毒率高,选用噻嗪酮、吡蚜酮、醚菊酯、吡虫啉等药剂防治白背飞虱。

三、加强田间检查,采取应急补救措施

1、对发病秧田,要及时剔除病株,并集中埋入泥中,移栽时适当增加基本苗。

2、对大田发病率2%~20%的田块,及时拔除病株(丛),并就地踩入泥中深埋,然后从健丛中掰蘖补苗。对重病田及时翻耕改种,以减少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