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认识复混肥的粒度问题

发布日期:2019-07-03 21:16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作物的增长、新乡村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复混肥料及其余肥料的利用率越来越受到各界关注。造成肥料利用率低的主要起因除了施肥方法、肥料自身的特点、气候条件、农作物生长周期及其吸收能力、泥土的保水保墒能力外,还与复混肥的粒度大小及粒度的均匀程度有很大关系。

准确解读粒度标准

国家标准GB15063—2001《复混肥料》中,明白规定了复混肥的粒度领域为:1。0—4。75mm且1。0—4。75mm的颗粒要占总量的90%以上。该标准的真正用意是,在此粒度领域内的复混肥施到泥土中以后,小的颗粒先释放出养分,或者说小的颗粒先释放完养分,较大一些的颗粒后释放出养分,或者到农作物生长后期需要养分时再逐步释放出来,以满足农作物在全部生长周期内对养分的需求,进而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减少农民的投入、提高农业的产出投入比。肥料利用率的提高,不仅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而且还能减轻环境污染,实现节能减排和可延续发展。

但目前市场上复混肥的粒度现状如何呢?在一些复混肥生产企业的宣传下,农民在选购复混肥时,不仅选用色彩白的复混肥,而且还恳求粒度必须大小均匀一致,与此同时,在经销商的推波助澜下,农民购肥时,甚至不看养分含量多少,而是看颗粒是否均匀、光滑,以为颗粒均匀、光滑、圆润的就是好肥料。还有的农民以为复混肥放到水中能快捷崩解(或称为溶解)的就是好肥料,或者用火烧烤时能起泡的就是好肥料。实际上,这是在误导农民,而农民没有手段或办法来检验复混肥的真假,加上一些假冒伪劣的复混肥造成的恶劣影响,农民以为:既然粒度做得这么好,那么肥料也不会差到哪里去。这反过来又对市场上复混肥粒度的提高起到了一种推进作用。于是乎,生产企业在拼命地提高复混肥颗粒的均匀度、圆整度和光滑度,经销商在市场上拼命地推销均匀度、圆整度和光滑度好的复混肥。

粒度均匀的复混肥施到泥土中,肥料养分的释放顶峰期基本是一致的,过多的养分同时释放,一方面造成农作物吸收不了,甚至会对农作物的根系等造成损害,无法满足农作物在全部生产周期内特别是生长后期对养分的需求,影响了农作物产量的提高;另一方面,不能被农作物吸收的养分就会流入江河湖海,在污染环境的同时,还下降了肥料的利用率和农业的产出投入比,使我国的资源不能得到有效充分的利用,无法实现可延续发展,同时也增大了生产企业的成本。

市场上涌现的过分追求复混肥粒度均匀、圆整、光滑的景象,也不能全怪复混肥生产企业和经销商,因为农民科学施肥和科学种田的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有一部分生产企业和经销商误导了农民,但是一些科研院所在推介自已的技巧和工艺时,片面地强调其技巧或工艺能使复混肥粒度均匀、圆整、光滑,也起到了一定的误导作用。

如何改变现状

作为复混肥生产企业该如何面对这种现状呢?首先,要先按国家《复混肥料》标准生产出优质的复混肥产品,逐步扩展市场份额,提高在行业内的著名度和话语权,进而指点市场,经过行业自律和国家标准、法律法规来规范市场;其次,要仔细开展好农化服务,指点农民科学施肥和科学种田。企业经过深刻开展农化服务,加大对农化服务的投入,使农民逐步认识到科学施肥能给自己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那么复混肥的粒度问题也就不成为问题了;第三,复混肥生产企业要经过与经销商的业务关系,给他们灌输科学施肥的意识,使其逐步改变经商理念,经过企业自身的行为影响经销商的行为,进而影响农民,提高农民的科学施肥意识,改变施肥观念;第四,复混肥生产企业要改良自身的生产工艺。生产企业要经过测土配方,依据不同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和需肥特点,生产出适宜该作物的专用肥、缓(控)释肥或控失肥。

市场对复混肥颗粒均匀度、圆整度、光滑度的恳求,可能还要延续一段时间,甚至是相当长一段时间,这就给复混肥生产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但这种压力也是一种动力,不仅能改良企业自身的生产工艺,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也能推进社会的提高和发展。专用肥、缓(控)释肥或控失肥是解决这一抵触的有效道路,也是复混肥发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