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番茄优质高产栽培措施

发布日期:2019-07-01 03:40

一、栽培与管理技术

1.统一品种,提早分期播种

为保证加工番茄能正常交售,我区采取两种方式:一是采用早熟和中晚熟品种;二是提早分期播种,避开采摘、拉运、交售的高峰期。我区于3月27日开始播种,5月2日结束播种工作。

2.后期田管不放松

头遍采摘后及时滴水,补施肥料,预防病害,延长番茄生长期,持续开花结果不早衰,增加产量。

3.提高加工番茄品质

①严格进行种子药剂处理,降低种子带菌几率,减少番茄田间病害的发生,提高番茄的商品率。

②在加工番茄种植管理过程中,规范防治技术措施,严格按照种植合同的要求,使用指定的无污染环境、无毒害残留的高效低毒农药。

③品种选择。我区主栽品种:早熟品种里格尔87-5、中晚熟搭配品种为石红系列、98-1等。

④土地选择。番茄对土壤通气条件要求严格,适宜在微碱性和中性土壤中生长,pH7~8为宜。应选择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1%以上,保水保肥和通气良好的壤土或沙壤土为好。前茬应以小麦、籽瓜、玉米为宜,其次为棉花。避免重茬或迎茬,以免病虫害严重,后期早衰。对老种植区应实行3~5年轮作。

⑤喷施除草剂。我区加工番茄全部使用金都尔除草剂,播种前喷施96%金都尔50~60毫升/667平方米,施药后立即混土,提高灭草效果。

⑥均匀留苗。在留苗密度上,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因地制宜进行合理留苗。土壤肥力高的条田,667平方米留苗株数3000~3200株;肥力中等的条田,667平方米留苗株数3200~3500株。

⑦科学灌溉。滴灌加工番茄的滴水时间要根据土壤墒情及苗情长势灵活掌握,坚持少灌、勤灌的原则,一旦滴灌番茄受旱无法进行弥补。一般当加工番茄第一穗果直径2厘米时开始滴水,每667平方米滴水20~25立方米,以后平均每隔7~8天滴一次水,全生育期滴水8~9次,采收前7天停水。在采收期间坚持“采一遍滴一水”的原则,667平方米共滴水200~230立方米。

⑧合理施肥。当加工番茄处于结果初期开始随水滴肥,一般6月中旬进行,每667平方米用滴灌专用肥4千克;在结果盛期滴二次肥,每次每667平方米滴施专用肥5千克;当番茄为转色期进行第四次滴肥,每667平方米滴施专用肥4千克,全生育期共滴肥4次,667平方米滴施专用肥18千克。

二、我区加工番茄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由于番茄酱厂扩大生产规模,农户种植积极性高,造成“供大于求”的局面,交售高峰期持续60多天,造成大量番茄腐烂,农户收入降低。

2.6月份持续高温,造成番茄花粉败育,不能正常结果,顶部结果率降低。7月份连续几天阴雨,造成番茄腐烂,早疫病迅速扩散蔓延,严重影响了产量。

3.受劳动力市场制约,田管阶段劳力费较高,后期采摘没有足够的劳力,造成大量番茄积压霉变,损失较大。

三、新技术的应用与成效

1.采用膜下滴灌技术

2004年我区加工番茄全部采用膜下滴灌,在播种方式上采用90厘米地膜,3膜6行,膜下点播,一膜一管,行距100+40厘米,接行60厘米,667平方米播量100~120克。滴灌番茄平均单产9吨以上,平均667平方米产值在2000元以上。

2.采用温棚育苗

采用膜下滴灌与育苗移栽技术相结合,此项技术比滴灌地番茄早成熟6~10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峰期采摘交售的矛盾。

3.采用高密度栽培技术

采用高密度栽培技术种植,平均667平方米保苗株数3520株,比滴灌地每667平方米多近500株。平均单产9.0吨以上。

四、病害发生及防治

病虫害防治应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防重于治”的方针,对症施药,提高防治效果,降低防治成本。加工番茄病害种类多,在我区主要是早疫病、叶霉病、脐腐病,针对病害发生特点,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依照绿色食品标准选择番茄酱准入国许可使用的农药,对病害选用针对性强、无污染、无残留高效低毒农药,如:甲基托布津、百菌清、甲霜灵、灰霉特等。

2.针对脐腐病这种生理性病害,一方面保持田间有一定湿度;另一方面,通过叶面施肥补充钙肥,降低脐腐病造成的减产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