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皮甜瓜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

发布日期:2019-06-29 18:09

一、品种选择

选用耐低温、耐弱光、抗病性强、易座果的早熟品种。采用嫁接栽培的宜选南瓜品种做砧木。

二、育苗

(1)种子处理

①浸种将薄皮甜瓜种子放入55℃的温水中,迅速搅拌10~15分钟,当水温降至30℃左右时停止搅拌,继续浸泡4~6小时,洗净种子表面粘液。做砧木用的南瓜种子在55℃的温水中浸泡10~15分钟,然后在28~30℃下浸泡2~4小时,洗净种子表面粘液。

②催芽将浸泡后的种子用干净纱布包好置于28~32℃条件下催芽;砧木种子置于28~30℃的条件下催芽。70%以上种子露白后播种。

(2)苗床选择在日光温室内采用营养钵或营养块育苗,苗床长8~10米、宽1.2米,铺设地热线。也可采用集约化穴盘育苗。

(3)营养土配制选用肥沃大田土60%,腐熟厩肥40%,每方营养土中加入尿素和硫酸钾各0.5公斤,磷酸二铵2公斤,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克拌匀备用。穴盘育苗一般选择专用商品基质。

(4)播种时间一般在1月上旬播种。嫁接育苗提前7~10天播种。

(5)播种方法选晴天上午播种。在播种前苗床浇透水,将催好芽的种子播于营养钵或营养土块中,薄皮甜瓜种覆土0.7~0.8厘米,南瓜种覆土0.5~0.7厘米。随即盖地膜搭小拱棚,夜间加盖草苫,注意保温保湿。穴盘育苗,播种深度1~1.5厘米,淋透水后,苗床覆盖地膜。

(6)嫁接宜采用插接或劈接法进行嫁接。

三、苗床管理

①温度出苗前苗床应密闭,温度保持在30~35℃,温度过高时覆盖草苫遮光降温,夜间覆盖草苫保温。当有70%左右的苗出土时,于傍晚揭去畦面的地膜。出苗后至第一片真叶出现,温度控制在20~25℃,第一片真叶展开后,温度控制在25~30℃,定植前一周温度控制在20~25℃。

嫁接苗在嫁接后的前2~3天,白天温度控制在25~28℃,进行遮光,不宜通风;嫁接后的3~6天,白天温度控制在22~28℃,夜间18~20℃;以后按一般苗床的管理方法进行管理。

②湿度苗床湿度以控为主,在底水浇足的基础上尽可能不浇或少浇水。采用嫁接育苗时,在嫁接后的2~3天苗床密闭,使苗床内的空气湿度达到饱和状态;嫁接3~4天后逐渐降低湿度,可在清晨和傍晚湿度高时通风排湿,并逐渐增加通风时间和通风量;嫁接10~12天后按一般苗床的管理方法管理。采用基质育苗的,注意适时喷水,喷水后及时通风。

③光照幼苗出土后,苗床应尽可能增加光照时间。嫁接后2天内,苗床应进行遮光,第三天在清晨和傍晚除去覆盖物接受散射光各30分钟,第四天增加到1小时,以后逐渐增加光照时间,1周后只在中午前后遮光,10~11天后按一般苗床的管理方法管理。

④其它管理及时摘除砧木上萌发的不定芽。

(8)定植苗标准当苗龄40~45天,主蔓粗壮,叶片肥厚,子蔓长出0.3~0.5厘米时即可定植。

四、整地、施肥

定植前15~20天,每亩施优质农家肥4~5方,氮肥(N)15公斤,磷肥(P2O5)10公斤,钾肥(K2O)20公斤,深翻整平作畦。畦面宽100~120厘米,畦埂宽80~100厘米,高15~16厘米。不施用含氯肥料。

五、定植

(1)覆盖方式春季塑料大棚薄皮甜瓜早熟生产多采用4膜1苫覆盖方式。在塑料大棚内架设2层小拱棚,第1层小拱棚的跨度85~90厘米,高度50~60厘米,第2层拱棚跨度90~100厘米,高度70~80厘米,草苫覆盖在第1层小拱棚的膜外,第2层小拱棚膜只压实一边,以方便揭盖。也可采用3膜1苫覆盖方式。

(2)定植时间定植时间一般在2月底至3月初。拱棚内l0厘米地温稳定在15℃以上,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8℃以上,即可定植。

(3)定植密度一般株距为60~65厘米,小行距40厘米,大行距160厘米,平均行距100厘米,每亩定植1000~1200株。

(4)定植方法用打孔器调角打好直径略大于营养钵或营养土块的圆筒状定植穴,深度与营养钵或营养土块的高度相同。喷洒除草剂后覆膜,2~3天后在定植穴上方“十”字或“T”字型破膜并定植瓜苗,用土密封定植穴,浇足水后进行多层覆盖。

六、定植后的管理

(1)缓苗期白天棚内气温宜控制在30℃左右,夜间温度保持在15℃左右。缓苗期不施肥、不浇水。

(2)伸蔓期管理

①温度白天棚内温度控制在25~30℃,夜间棚内温度控制在13~15℃。

②肥水伸蔓期控制肥水。确因水分不足影响茎蔓生长,可浇小水。根据生长情况,可叶面喷施0.3%尿素和0.2%磷酸二氢钾混合液。

③整枝一般每株留3条子蔓。子蔓5~6叶时摘心,及时抹除子蔓基部节位的2个孙蔓,留3或4个孙蔓。孙蔓坐瓜后摘心,每株可授粉10~12个雌花。

(3)开花坐果期管理白天温度保持在28~32℃左右,夜间不低于15℃。一般不进行追肥,控制浇水。一般在上午10时以前,进行人工授粉,辅助座瓜。也可采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保瓜,用0.1%氯吡脲可溶性剂稀释液于雌花开放当天或开花前2~3天处理雌蕾花柄,促进座瓜。使用浓度:在棚温17~25℃,用0.1%氯吡脲溶液5毫升兑水0.5~0.75公斤;在棚温26~32℃,用0.1%氯吡脲可溶性剂5毫升兑水0.75~1公斤。

幼果座住后,及时清除裂瓜、畸形瓜、僵瓜,一般单株留瓜4~6个。瓜蔓相互缠绕前、大棚内最低气温稳定在15℃以上时,分期拆除第1层小拱棚、第2层小拱棚。

(4)果实膨大期和成熟期管理

①温度适时放风降温,把棚内气温控制在35℃以下,夜间温度不低于18℃。避免温度剧变,导致裂瓜。

②肥水第一批瓜座住后,及时浇水追肥,随水每亩冲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2-8-20)10~15公斤。果实膨大期保持土壤见干见湿。果实成熟期不浇水施肥。第一批瓜始收,进入多个生育阶段重叠时期,维持土壤相对含水量70%~80%,浇水时每亩追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2-8-20)10~15公斤,并定期喷施含有中、微量元素的叶面肥。

七、病虫害防治

(1)防治原则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

(2)主要病虫害猝倒病、炭疽病、白粉病、霜霉病、蔓枯病、细菌性角斑病、蚜虫、白粉虱、小地老虎、瓜种蝇等。

(3)农业防治选用抗病性、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勤除杂草;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培育壮苗,合理浇水,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提高植株抗性。

(4)物理防治

①糖醋液诱杀按糖+醋+酒+水+90%敌百虫晶体配成药液,放置在苗床附近诱杀种蝇成虫。

②黄板诱杀田间悬挂黄色粘虫板,每亩挂20厘米×30厘米的粘虫板30~40块,诱杀蚜虫、种蝇等害虫。

(5)生物防治保护利用七星瓢虫、龟纹瓢虫等天敌防治蚜虫。可用25%鱼藤酮乳油600~800倍液,或0.5%印楝素乳油800~1000倍液喷雾防治种蝇。可用3%多抗霉素水剂500~600倍液涂抹茎蔓防治蔓枯病。可用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防治细菌性角斑病。可用0.5%印楝素乳油600~800倍液喷雾防治蚜虫、白粉虱。

(6)化学防治

①农药使用原则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禁止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交替使用农药,并严格按照农药安全使用间隔期用药。

②猝倒病可用72.2%霜霉威盐酸盐水剂600~800倍液,或3%恶霉灵•甲霜灵水剂800~1000倍液,在播后和齐苗后喷雾防治。

③炭疽病可用68.75%噁唑锰锌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5%氟硅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

④白粉病发病初期,可用40%氟硅唑6000~8000倍液,或43%戊唑醇3000~40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颗粒剂(世高)2000~3000倍液,喷雾防治。

⑤霜霉病可用68.75%噁唑•锰锌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25%嘧菌酯悬浮剂1500~2000倍液,或72%霜脲•锰锌可湿性剂600倍液,或64%恶霜•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2.2%霜霉威水剂700倍液,喷雾防治。

⑥蔓枯病发病初期,可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世高)300倍液涂抹瓜蔓或600倍液喷雾防治,或用50%醚菌脂水分散粒剂300倍液涂抹瓜蔓或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

⑦细菌性角斑病、果斑病发病初期,可用46.1%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1000~1500倍液,或用20%噻菌铜悬浮剂600~800倍液,喷雾防治。

⑧蚜虫、白粉虱可用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2500~3000倍液,或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500~3000倍液,或4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1000~2000倍液,喷雾防治。

⑨小地老虎可用3%辛硫磷颗粒剂4~6公斤,耕地时撒施于土壤内,或用5.7%高效氟氯氰菊酯250毫升兑水灌根,防治小地老虎幼虫。也可用20%氟虫双酰胺悬浮剂水分散粒剂1000~1500倍液防治成虫。

⑩瓜种蝇。可用1.8%阿维菌素乳油1000~1500倍液在瓜种蝇卵孵化盛期喷雾防治。

八、采收

一般授粉后25~30天,皮色呈现出本品种典型色泽时采收。当地销售应在果实完全成熟时采收,外销可适当提前采收。